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穗社科宣 9月2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该书主聚焦社会民生、社会治理两大领域,同时关注广州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实践。
该书对广州稳就业的做法、广州平台经济从业者劳动状况、市域社会治理转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社会组织发展、“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婴幼儿照护服务社会支持、社会心态、数字化公共服务、市民对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提升生活品质、市民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在穗港澳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具体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梳理,以期为实务界与理论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全书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建构、社会田野调查等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广州社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挑战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蓝皮书关注到,广州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2020年,广州公办幼儿园占比过半,普惠幼儿园占比约8成;基础教育阶段共成立教育集团86个,覆盖11个区。但相关调查中,仍有超7成家长认为幼儿园收费“贵”,超6成家长认为学位数量“不足够”,学前教育入学难、入学贵等问题依旧是广州居民痛点。
现象:广州基础教育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建设成效明显。基本建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20年,广州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超过5成,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园标准化学校分别为1535所、1724所,占比分别为78.08%、87.69%,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87.04%、91.87%。截止2020年底,广州基础教育阶段共成立教育集团86个,覆盖了11个去457所学校,小学、初中的公办标准化学校占比分别为95.83%、93.18%,省市级示范性高中达到73所,广州中小学教育基本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但广州基础教育资源共计不平衡不充分,基础教育学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比较明显。蓝皮书表示,相关调查显示,广州家长认为幼儿园收费“贵”和“比较贵”的比例合计达71%;而认为幼儿园数量“不足够”的家长占63%。
根据2020年公办幼儿园派位结果,越秀区中签率为5.5:1,即5.5个孩子竞争一个公办幼儿园学位;荔湾区和天河区的中签率分别为4.62:1和3.14:1,各区之间差异明显。这表明,学前教育入学难、入学贵等问题,仍是广州居民的痛点。另一种数据表明,广州青少年人口分布与优质学位分布也存在失衡现象,跨区升学的需求将会扩大。此外,肛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也有待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优待健全。
建议:广州应加强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供给
对此,蓝皮书指出,广州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提升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化程度。包括健全“市统筹、区为主、镇(街)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满足居民就近入园的需求。多渠道、多方式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和公办幼儿园的资源供给,加快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扶持政策,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对普惠性幼儿园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适当向学龄前儿童密集地区、学前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倾斜。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完善幼儿园建设标准和教学体系,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校园改扩建和新校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培育一批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育质量。推动各区以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为主安排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支持市区属示范性高中跨区办学,满足未来青少年人口变化需求。
还应促进中高职组团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继续推动中高职组团发展,加快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进一步加大中高职衔接力度,增加高职院校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数量,试点市属中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调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布局,进一步提升与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广州产业布局的契合度。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职教集团和产教联盟建设,进一步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精准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省级以上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