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守好百姓“米袋子”“菜篮子”
7月19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广州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
重要农产品产量增势较好 花卉种植成亮点
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重要农产品产量增势较好,生猪产能持续扩大,全市生猪出栏61.56万头,增长45.8%。水产品产量为51.51万吨,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为14.20万吨,增长14.4%。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达403.62万吨,单位产量为1835.92吨/亩,同比增长3.0%。水果产量增势好,同比增长3.4%。花卉种植成为新亮点,全市花卉实现产值66.98亿元,同比增长27.0%。
守住守好百姓“米袋子”“菜篮子”
随着“菜篮子”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截至2021年11月,广州累计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2个、农业农村部“无非洲猪瘟小区”1个,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2个、百亩以上的蔬菜规模化种植场114个。
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常用耕地面积1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2.24万亩,产量14.22万吨,较上年增长7.7%;蔬菜自给率达到100.6%,全年实现蔬菜产值154.05亿元,增长5.0%;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自给率达到90.2%;水果自给率维持在60%以上;生猪年出栏42.22万头,同比增长2.5%,生产模式从传统养殖转变为标准化养殖、楼层养殖、工厂化养殖。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格局全面形成
蓝皮书指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逐步健全,产业闭环初步具备。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港澳地区、24个省(区、市)、138个地级以上市(州)加入了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合作共建行列。广州市与各合作地市共认定1285个“菜篮子”生产基地、93个“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遍及广东、湖南、山东、江西、云南、甘肃、广西、宁夏等国内优质农产品集散地,并在全国布局建设梅州、清远、云浮、齐齐哈尔、赣州、潍坊、聊城、永州等17个配送中心(分中心),促进“菜篮子”农产品的高效流转。
未来展望:广州应全面推进“农业+”战略
蓝皮书分析认为,近年来,广州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能力和保供水平稳步增长,农业布局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提速。但同时也面临资源约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差距、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等系列短板和约束。
展望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将加速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转化枢纽,加快农业集群化和融合化,其中科学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市场变革和主体能力及其创新能力,将持续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广州要大力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变革,培本固元,强化技术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战略,着力做好政策衔接,开启广州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全媒体记者:张婧
编辑:冯怡菲
原文链接:https://live.hcfm.gztv.com/filedata/headlineFiles/20220719/H4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