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3)》:广州农业产业融合化、集群化趋势显著
7月1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3)》(下称“蓝皮书”)。
据介绍,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州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化,连续四年在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珠三角片区第一名,连续两次在国家“菜篮子”市长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蓝皮书指出,广州农业产业融合化、集群化趋势显著,塑造农业就业创业新动能。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入发展,现代农业功能加速演化,除了传统的产品供给、就业保障、要素贡献等功能外,如生态美化、体验观光、文化传承等非传统功能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功能外溢趋势不断增强,“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等创意农业范式不断涌现,推动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现代农业的渗透力不断加强,以至于突破原有的产业技术、市场边界,形成新的产业边界,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间的关联度显著提高。在这种趋势下,新的产业形态应运而生。新兴产业和交叉产业的兴起使城乡呈现产业集群化格局。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广州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如产业园区、农业公园等蓬勃发展,这些集群化发展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城乡要素的配置效应,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持续释放经济效应,新型农业产业集群持续涌现。同时,产业创新对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带动及就业转移作用不断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成为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新动能。
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蓝皮书建议,广州应把握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大都市、小乡村;大经济、小农业”的特点,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遵循超大城市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乡村内在发展结构逻辑,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探索出一条“面向世界,立足湾区;优先发展,保护生态;统筹城乡,服务都市;富农兴村,面向未来”的国际大都市乡村振兴之路。
展望未来,广州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以强链补链为重点推动都市农业提质增效,以新乡村示范带为重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以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好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