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媒体聚焦 Home / 媒体聚焦
8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我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的媒体文章
2023-08-30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蓝皮书显示广州科技辐射功能强劲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通讯员穗社科宣)8月2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收录了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40位作者的16篇文章,共31.5万字。蓝皮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广州科技创新与合作”这一主题,设置了总报告、大湾区篇、企业与产业篇、科技与人才篇、南沙篇五大篇章。其中,总报告探索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研究,深入分析了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主要特征、面临压力及其改进对策;大湾区篇剖析了广州与大湾区重点城市的创新合作及其特征;南沙篇讲述了南沙重点领域和机构的创新故事。

 

蓝皮书从资源集聚、创新策源、科技辐射三大层面构建了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指标体系。经测算,大湾区科技创新总指数从2016年的0.882增长到2021年的2.144,年均增长19.44%。2016—2021年,广州指数和深圳指数始终居大湾区前二位,二者占比之和由2016年的59.26%提高到2021年的69.17%。蓝皮书认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态势良好,广州和深圳是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且“双中心”空间格局日益凸显。

 

蓝皮书深入分析了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主要特征,经测算,2016—2021年,广州指数年均增长26.86%,科技辐射、创新策源和资源集聚分指数分别年均增长38.95%、31.51%和12.90%。2021年,广州指数达到0.773,居大湾区首位。其中,科技辐射分指数在大湾区的比重高达48.33%。蓝皮书认为,广州指数高速增长,科技辐射功能尤为强劲,居大湾区“火车头”地位。

 

蓝皮书指出,大湾区三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呈现“两快一慢”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三大都市圈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均出现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三大都市圈的总指数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增速相近且较快,发展势头迅猛,深圳都市圈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广州都市圈,而珠西都市圈的增速较慢,始终在低位徘徊,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蓝皮书开展了“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问卷调查(2023)”,2022年,六成样本企业研发强度超5%,四成企业高新技术收入占比超80%,六成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六成企业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与2021年相比,三成企业研发强度提升,两成企业高新技术收入占比上升。展望2023年,过半企业认为广州经济呈加快增长态势,四成企业预计研发投入增长5%以上。蓝皮书认为,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活跃,发展预期向好。

 

蓝皮书指出,截至2021年底,广州独角兽企业共19家,企业总估值达到427.4亿美元。从发展历程来看,2016—2017年,广州的独角兽企业从2家增加到3家;2018年的独角兽企业数相比2017年出现了较大的突破,从3家增加到6家,实现了翻倍增长;2019年持续增长,再增5家独角兽企业,达到11家;2021年较2020年增加7家,达到19家。从估值看,则从2016年的20.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427.4亿美元。可见,2016—2021年,广州独角兽企业数和总估值都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蓝皮书认为,广州要不断夯实“领头羊”地位,主导构建大湾区基础研究合作网络,加快谋划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发挥“链长制”的重要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未来产业布局;要集聚培育潜力企业,高水平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持续深化与深圳、香港、佛山等城市的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