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预测,广州今年GDP增速区间在0.4%至2.7%之间
广州蓝皮书2020年度系列研究报告今天(24日)发布,系列报告共有9本,内容涵盖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主要领域。从主要内容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全面反映和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和趋势变化的,包括《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二是专门分析和研判广州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发展实践及变化态势的,包括《广州国际商贸发展报告》《广州金融发展报告》《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三是跟踪观察预判新经济、新动能等前沿问题及未来走势的,包括《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综合2020年广州蓝皮书系列研究报告的主要分析结论,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广州GDP总量达23628.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676美元,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文化、健康、汽车、家政养老五大新型消费领域成为热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城市第一位;高端高质产业加快成长,新兴产业蓬勃兴起,IAB、NEM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86.36亿元和938.88亿元;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385.9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交通、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经济增长持续加力。
二是民生社会建设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整体提升。广州以“共建共享、平安幸福”为目标,形成四级联动治理体制,社区治理效率较高,有效地畅通了社区居民诉求。数字平台成为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新通道,数字工具和智能工具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工具,推动城市治理方式革新。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丰富,高水平医院和重点专科医院数量较多,医疗高地建设成效显现,全市拥有三级医院66家、三级甲等医院38家,有9家医院进入全国前100名。广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景气指数较高,就业总体规模达到2019年的930.27万人。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旧村活化改造、村级工业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国际大都市建设品质提升。总体上看,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较高,宜居城市排名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处于中等水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三是创新动能快速积聚,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2019年,广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达到2.80%;技术需求快速提升,吸纳技术成交额达到895亿元,同比增长约100%。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2019年知识成果、专利授权快速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09家。在技术创新支撑下,重大技术应用加速推进,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人口、产业、市场、科研、教育、门户枢纽等多重优势,5G场景试点示范全面铺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5G基站建设速度在国内城市中最快,建设数量最多。已建成5G基站20246个、智慧灯杆302根,培育示范应用130余项,集聚5G产业相关企业60余家,5G产业园获批省首批5G产业园,数字经济已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全方位推进,率先在开发区开展了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等。同时,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和港澳规则对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深度推进,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和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效应明显,世界级城市群日益成熟。城市国际交往富有特色,对外伙伴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国际机构合作取得新突破,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多层次国际化教育合作扎实推进。
2020年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广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从自身实际出发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政策托底作用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积极信号和显著变化。主要发展态势是:
一是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并保持一定增长速度,高质量发展趋势将得到巩固。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广州经济蓝皮书课题组采用“分行业分时段专家判断法”,预测2020年广州GDP增速区间为0.4%~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但降幅会远低于第一季度;对外贸易仍将维持低位运行,稳外贸的任务会非常艰巨,预计全年进口增速为-1.0%,出口增速为0%。
二是就业形势趋紧,民生压力增大。预计就业人数为930.27万人,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旅游、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失业压力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需求仍处于紧张状态。
三是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型产业稳定发展。广州创新资源集聚和环境建设稳中向好,重大创新技术平台发展加快,重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受疫情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存在下降的风险。
四是文化产业呈现向中高端上扬发展的新态势。文化旅游、网络游戏、互动社交、动漫、新媒体等发展成为新兴优势产业,并呈现向中高端上扬发展态势。
五是城市人口规模保持继续扩大空间。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46%,城市化快速发展仍将持续更长一段时期,城市人口规模会适度增长,城乡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晰,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Q1 影响下半年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根据最近课题组做的实际企业访谈调查情况看,目前及下半年广州经济增长将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供给端因素基本消除,复工复产基本完成,原材料和零部件保障基本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需求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稳定需求甚至扩大需求,应成为下半年广州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适时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基建领域投资,加快在建和拟建重大项目推进力度,谋划筹备一批重大民生项目。
二是大力促进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以稳定提升大宗消费为突破口,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带动消费扩容升级。稳住传统消费和实物消费,畅通消费渠道,鼓励发展网购直播、网购短视频、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兴消费。
三是多点发力稳住外贸外资。坚持扩大开放,发挥跨境电商独特优势,以新业态助力外贸克难前行。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与建设,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启动。
同时仍然要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Q2、根据《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0)》,广州在全球宜居城市中处于什么位置?发展优势主要在那方面?
答:蓝皮书课题组通过生态环境优良度、社会安全和谐度、公共服务完善度、生活舒适便利度4个维度构建全球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城市能级和城市代表性为参考依据,选取全球22个城市作为比较样本。201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处于中等水平,总排名第十二位,在全球城市中属于第三梯队前列,位居中国内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之首。
与国际宜居城市比较,广州前有标杆,后有追兵。广州的宜居程度在22个样本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但相比总分最高的悉尼、东京等全球顶尖宜居城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与上海、圣保罗、深圳、北京、迪拜等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全球宜居城市各分项维度来看,广州在生活舒适便利度方面中排名首位,远高于悉尼、东京等城市,尤其在公交出行和生活成本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安全等方面与全球顶尖宜居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广州要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合理控制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化水平,迈向可持续的全球宜居城市。
Q3、根据《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下一阶段,什么产业能够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引领性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短视频、电竞、移动广告、智能语音、超高清视频等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各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是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
上述新的文化产业领域,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显示了更为突出的优势和前景。一是具有明确的产业战略。《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到2022年把广州建成世界显示之都的目标,然后又制定《广州市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二是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广州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核心发展区域之一,与新型显示产业相关的产业集群产值已超千亿元,占据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半壁江山。全市电子信息制造20强企业中,有10家是新型显示企业。
三是龙头企业效应明显。2017年以来,超视堺10.5代显示器与乐金显示LG Display的8.5代OLED显示屏生产线这两大项目相继引进和落户。从规模上看,超视堺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投资达61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总额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乐金显示8.5代OLED生产线项目的总投资460亿元规模。从技术水平看,超视堺10.5代显示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具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含量,乐金显示是国内首条全球最大尺寸、最先进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两大龙头项目的引进,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广州加快建成世界显示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基础和优势,最有可能使超高清视频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
Q4、根据《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0)》,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州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广州农村人口26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8%,农村面积582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4%,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广州城乡融合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
一是城市化对城乡融合的驱动力明显增强。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46%,高于全国60.6%的水平。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适度增长,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的潜能不断释放,将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辐射带动能力,城市化发展释放的红利,如资源要素的加速流动,将延伸和辐射到广大农村,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将不断完善。2019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从顶层设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5 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提出19条具体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在广东的探索实践的贯彻落实,同时也为广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广州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体系建设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将逐步推进。2019年广东广清接合片区获批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涉及广州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清远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市连樟样板区,面积9978平方公里。广州将通过试验探索,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在更大的面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Q5、根据《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对广州而言,推动城市数字变革尤其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一是城市数字变革需要从顶层谋划推进。城市数字变革不是简单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软硬件部署,而是一场宏大、复杂、全新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变革做出统筹设计、综合研判,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
二是新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广州城市建设历史周期长,一些通信管道资源尚未能完全共享,许多老旧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需要,亟须结合城市空间、产业和人口布局进行重新谋划。但是,由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涉及因素多,企业并不太愿意主导推进。因此,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方法协同企业建设新基础设施、升级老旧基础设施,将对广州城市数字变革产生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影响。
三是商业应用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需要协同推进。任何一个城市要在数字化变革走在前列,必须努力推动新经济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有机衔接,最终形成整体竞争力。广州通过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商贸、时尚、传媒、商业、文化、服务业相结合,在互联网应用、软件应用、社交网络、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商业应用创新领域已经积累一定优势。未来,需要在数字关键技术创新和组织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四是城市数字化变革风险需要防范。城市数字化变革必然引发就业结构、法治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极大革新。在此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信息保护、网络传输安全、新技术新应用安全风险都需要进行防范。
Q5,《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呈现哪些主要特点?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0》围绕广州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2019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系统探讨了2020年的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及主要对策;并从综合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0》由总报告、综合篇、科技篇、产业篇、案例篇五个篇章18篇报告组成,约31万字。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0)》从科学与技术创新、企业与产业创新、创新要素与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并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达到367.75,同比增长27.63%,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1.技术需求大幅增长。广州人均GDP已经达到波特所说的创新成熟阶段的水平(大于1.8万美元/人),对技术的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广州吸纳技术成交额达到895.53亿元,同比增长101.57%。显示广州的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技术创新动力十分强劲。
2.技术策源功能更加凸显。2019年以来,广州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试验装置、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9年,广州输出技术成交额1224.88亿元,同比增长74.07%。广州依托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技术输出能力显著提升,技术策源功能日益凸显。
3.大数据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从2019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发明专利来看,广州在数据识别、图像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申请的发明专利分别增长73.28%、57.68%、42.87%、31.05%。数据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4.知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2019年,广州发表SCI论文36164篇,同比增长20.5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99个百分点,SCI论文总量高于东京、巴黎、悉尼、以色列、香港、新加坡、深圳。广州SCI论文、国家级获奖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知识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9年,广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699.03亿元,同比增长25.70%,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9.2个百分点。2020年1-5月,广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超过80%,广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展望未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成立行业发展联盟;完善投资风险补偿,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加强投资机构与企业对接,营造良好投融资生态。
二是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度。出台普惠性人才支持政策,优化补贴发放形式;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认定机制,畅通评审渠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高效流动。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整合平台资源,优化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平台,加大企业海外维权支持力度;优化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
四是形成科技创新治理新格局。建立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治理机制;优化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价环节,提高政策效力;创新治理方式,打造精准服务体系;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提升国际化水平。
记者:方妍
通讯员:穗外宣
图片:网络综合
编审:林伟青、李红忠
原文链接:https://m.itouchtv.cn/article/98e45b15840207c2aa0fe88e94a2ffc9?shareId=ncnRWThA&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