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广州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穗社科宣)2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社会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指出,随着产业朝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快递小哥、电商主播、自由职业者等各种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发布。通讯员供图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发布。通讯员供图
广州城镇去年新增就业29.5万人
《社会蓝皮书》是广州市社科院“广州蓝皮书”系列重大学术平台成果之一,由社会研究所负责研创,自2012年起每年度出版。该书聚焦社会民生、社会治理两大领域,同时关注广州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实践。全书对广州稳就业的做法、广州平台经济从业者劳动状况、婴幼儿照护服务社会支持、数字化公共服务等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分析了广州社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挑战与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社会蓝皮书》指出,2016—2019年,广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980.04万人上升到1125.89万人,平均增速为4.97%。据统计,2020年,广州城镇新增就业29.5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的稳定。广州紧盯困难群体、新增就业、失业再就业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拉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如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服务台账,开展规模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机制,增加公益性岗位。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充分发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超9000人,以社会化渠道提供42.73万个毕业生就业岗位。
《社会蓝皮书》指出,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从改革开放始,广州的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2016—2019年,广州私营、合体和其他从业人员占比维持在60%以上,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这说明,私营、个体经济是广州就业主阵地,在稳定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产业朝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快递小哥、电商主播、自由职业者等各种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
全市已设长者饭堂1036个
《社会蓝皮书》指出,广州有序推进“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始终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擦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品牌,其中以“大配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最具代表性。目前广州已设置长者饭堂1036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配餐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12月31日,广州出台《广州市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管理办法》按照“布点社区化、筹资多元化、运营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监管制度化”的思路,优化完善自建厨房、单位食堂专区(窗)、集体用餐配餐、餐饮企业参与助餐配餐、邻里互助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使助餐服务逐渐朝向规模化、专业化、普适化、持续化推进。此外,以新技术引领的“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无墙养老院”等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丰富。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广州出台《广州市老年人照顾需求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估对象、评估主体、评估流程、评估结果应用和评估费用等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将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级作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类型、照顾护理等级以及财政补贴的确定依据。从2016年起,广州每千名老人床位数已达到40张。
据悉,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广州正进一步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通过增加中心城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机构供给,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原文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21-09/28/content_16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