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皮书平台 厚植新型城市智库优势
——广州蓝皮书2020年系列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 蔡继辉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我很高兴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七月骄阳似火,一下飞机,我就感受到广州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平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我们认为,皮书是智库的重要成果形式,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什么是皮书呢?皮书是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进行年度监测,以专业的角度、专家的视野和实证研究方法,针对某一领域或区域现状与发展态势展开分析和预测,具备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前沿性、时效性等特点的公开出版物,它记录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世界解读中国新时代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也见证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皮书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以数据说话,它通过系列报告为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各类研究机构、国外对华机构及研究者等提供深度分析和专业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皮书出版平台。1997年我社出版了第一本皮书,此后皮书出版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共出版皮书830多种,已累计出版皮书3000多种。成立了皮书研究院,该院2016年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为推进皮书出版高质量发展,我们建立了完备的学术出版规范和制度,对皮书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和淘汰制。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是华南地区最早编撰皮书的科研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开始编撰广州经济蓝皮书并由当地出版社出版。2004年广州市社科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开始携手合作,出版的第一本蓝皮书为《2005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3年起广州市社科院编撰并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州蓝皮书年度系列报告增至8本,包括:《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等。
广州市社科院十分重视蓝皮书的研创工作,以蓝皮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蓝皮书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并积极加强与出版社及皮书研究院的合作,承办全国皮书研创高级研修班,不断改进皮书编撰方法,适时调整优化皮书选题以适应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和节奏;广州蓝皮书的研创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特别是2016年以来,广州蓝皮书的研创质量取得跨越式发展,部分蓝皮书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2018年全国皮书评选中,广州市社科院的《广州经济发展报告》获得“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获得 “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两项一等奖全国各10项)。在2019年全国皮书评选中,广州市社科院的《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同时荣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全国共10项),《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获得“优秀皮书奖”三等奖。
广州蓝皮书系列已成为“广州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广州蓝皮书系列以广州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发展为研究主题,吸收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专业人才共同研创,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创队伍,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2019年广州市社科院组织编撰的8本广州蓝皮书共有247名作者,其中院外作者占到63%。可以说,通过广州蓝皮书,“广州研究”学术共同体已现雏形。毫无疑问,这是广州市社科院建设开放、合作、交流、共享的枢纽型研究大平台的重要一环。
衷心祝愿广州蓝皮书质量越来越好,祝愿广州市社科院新型城市智库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祝愿广州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