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何江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何江介绍,2019年,广州主要商贸指标表现良好,呈现出不少发展亮点,促进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亮点如下:
一、2019年发展亮点
(一)消费规模继续稳居全国前列,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于全国首位
2019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达9976亿元,继续稳居国内主要城市第三位,与北京、上海的差距有所缩小。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广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国内主要城市第一位。各类消费中,餐饮消费活力持续旺盛,广州餐饮消费总额与北京、上海不相上下,人均餐饮消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之最,“食在广州”实至名归。从消费市场结构看,消费升级特征明显,旅游、文化、健康、汽车、家政养老新领域消费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引领消费新潮流。
(二)商贸新业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领跑全国
201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9%,达13871亿元。在网络购物带动下,全市快递业务量增长25.3%,达63.47亿件,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跨境电商呈更快发展态势,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56.4%,达385.90亿元,进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东莞)。其中,出口位居全国第三,进口额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
(三)办展面积继续稳居全国第二位,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9年,全市重点场馆共举办展览690场,增长9.9%;展览面积合计1024.02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在展览规模稳中有升的同时,品牌展览继续做大做强。广交会单展规模继续雄踞世界第一位,同时智慧广交会建设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广州有4个展览入围《2019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其中,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排名从第4位上升到第2位,居入围中国展览的首位。广州与德国柏林展览集团和国际数据集团合作,首次举办消费电子及家电品牌展、国际消费电子大会等品牌展会。
国际会议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广州重点场馆接待各类会议共计10014场次,增长19.0%;接待参会人员156万人次,增长10.8%。2019年广州成功举办了世界港口大会、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等众多国际会议,广州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物流客流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国际航空和航运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
2019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61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位,同比比增长5.2%;机场货邮吞吐量254.85万吨,同比增长2.2%;广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323.62万标箱,同比增长6.0%,稳居全国第四位、全球第五位。2019年10月,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在南沙正式上线,促进广州航运市场进一步完善,助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五)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南沙自贸区成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开放先行地
2019年广州出台《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货物、运输工具申报等主要功能上线率达100%;推动跨境电商智慧监管,在全国率先制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退货监管流程;推进关检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统一申报、统一监管、统一执法”。
2019年,南沙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打造营商环境的“南沙样本”。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南沙区营商环境模拟世行排名上升至第24位,较2018年上升5位。
二、2020年展望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广州消费、外贸等商贸指标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表现出了较强韧性和抗压能力,并呈现出一些发展亮点。例如,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无接触消费高速增长;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表现突出。目前主要商贸指标已开始回升,商贸业正在复苏,并保持向好趋势。
综合来看,2020年广州商贸业将维持低位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下降幅度为4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总额小幅下跌0.5个百分点。虽然新冠疫情给广州商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广州商贸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将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