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理论文章 Home / 理论文章
程风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
2024-09-02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1财经  2024年8月29日  作者:程风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这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从战略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是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助于湾区抢抓机遇,引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从经济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并进一步增强湾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同时,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将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湾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更加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还将促进湾区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打破传统产业的界限,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湾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创新层面看,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助于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资源,加快构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可以进一步激发这些创新主体的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数字化发展的推动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创新壁垒将被打破,创新资源将更加充分地流动和共享,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数字化发展将使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和人才,从而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对国家的强盛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核心竞争力正源自其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因此,有必要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设的核心目标,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划,通过加强系统集成、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应注重灵活性与穿透力,以充分激发地方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在国家政策框架和行动指引下,赋予各地市更大的创新空间,鼓励其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特点进行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构建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政策应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关注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推动数字经济的全面渗透,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差异化政策的应用,对大型企业以培养数字化转型标杆为目标,对中小企业则注重激励数字服务平台和服务商的赋能作用,降低其数字化转型门槛。


二是强化数字化模式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为提升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需强化数字化模式的创新性供给。要推动软件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设立工业软件产业投资基金,实施优惠的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投身于工业软件的创新与研发。推动创新载体与制造业的融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开展研发创新资源整合,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金融平台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快制造业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进程,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资。


三是培育数字化先锋企业,引领行业转型。培育数字化先锋企业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推进生产型企业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培育智能生产型企业。鼓励企业以数据为驱动力,兼具平台服务功能,培育一批新型实体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创建行业性数字服务平台,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引领行业转型。


四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共同发展。中小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为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相关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持行业分享平台建设,引导财政支持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行业分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综合成本。升级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解决设备、接口、协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增加对中小企业使用算力的政策支持。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共筑融合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以提升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各地市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格局。加强创新资源共享,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区,鼓励各地市共同打造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并总结推广经验。同时,注重发挥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发展。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