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2024年8月12日 作者:姚阳
全会要点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广东要紧密结合自身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按照国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要求,在新起点上做好“五个着力”,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落实国务院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再制造产品进口、跨境购买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压力测试,争取更多国家跨境服务贸易相关开放举措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落地。发挥湾区优势,率先努力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强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持续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着力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要推进电子监管创新,提高效率和效能,打造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匹配的监管制度环境。支持广州、深圳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建设为中国商品“走出去”提供全流程综合服务的海外仓,打造科技赋能“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商品竞争力。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立健全离岸贸易真实性验证体系。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落实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政策。用足用好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全球经贸网络,优化驻海外经贸办事机构区域布局,整合海外粤商会、贸易促进代表机构等平台资源,加强与境外跨国企业、商协会的对接联系。
着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定位。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独特区域特点,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独具魅力的湾区开放高地。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打造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开放门户枢纽,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湾区国际机场群、湾区国际港口群、湾区国际传播枢纽、湾区国际经贸枢纽、湾区国际高端要素配置枢纽等。深化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让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利。
着力完善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走出去机制。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广东总部+海外制造基地”发展模式,有序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和企业在海外投资布局,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有序引导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数字产业等广东省优势产业在海外合理布局,积极参与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贡献科技产业力量。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特别是探索“两国双园”产业链互补协作新模式。
(作者:姚阳,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