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理论文章 Home / 理论文章
伍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4-09-02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4年8月30日  作者:伍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广州人才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各地引才竞争加剧。二是新业态发展之下传统优势有所弱化,灵活就业形态大幅增加,新职业层出不穷,对新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这些都对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三是高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资源整合与对接能力尚难以有效满足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


建议不断提升广州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灵活用工、背景调查、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运用、人才数字化管理等数字化服务,推动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业态提质增效。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技术资金融合等方式,打造更优、更便捷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定期举办和大力推广人力资源数字化科技大赛,发掘行业优秀创新成果,助力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开展大数据支撑人力资源规划、引进、开发、培养、评价和服务等研究应用。建立人才大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管理平台,促进人才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发挥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推进人才大数据产业生态发展,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移动互联网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场景应用,开展人才大数据决策分析和人才信用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推进大数据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提升人才精准服务能力和智能应用水平。


二是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提高中高端服务产品供给比例,构建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供给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融入制造业产业链,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精准专业服务,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相互联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现代服务业相关细分行业拓展经营范围,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科技、教育、养老、医疗、金融、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催生融合发展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拓展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线上线下信息服务平台,为求职人员提供求职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公益性服务。


三是创新发展业态。在规范发展招聘、劳务派遣、培训等传统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高端业态,探索和培育以互联网和数字科技为推手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重点发展猎头服务,完善通过猎头机构开展市场化引才机制。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产品,鼓励发展人才资源测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人力资源薪酬绩效管理等新兴业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多元化和个性定制化服务创新,不断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结构,完善人力资源产业链。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人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组织及个人开发人力资源服务软件、数据模型等产品,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设立科技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创投资金向人力资源科技创新领域流动,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研发成果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产业化应用。鼓励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等方式,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并购重组,组建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科技水平高、投资主体多元的综合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海外人力资源服务先进标准、技术和管理模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与海外知名机构合作,探索合资经营模式。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