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陈贵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陈贵明:广州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突进社
2025-03-26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网  2025年3月21日  作者:陈贵明   


突进社是一二·九运动前后,由爱国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广州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较有影响的进步团体。突进社在广州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教育了一批进步青年,对当时广东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共广东党组织的重建,都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1935年,日军侵入华北,为将进步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地下党员、中山大学教授何思敬的指导下,中山大学进步学生张直心、杜埃、陈维岳、吴超炯、叶乃勋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地下进步团体——突进社。其宗旨是要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压迫,团结进步青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故命名为突进社。

 

突进社的组织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而不断扩大,该社陆续在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执信中学、广雅中学、越山中学、广州市二职、广州南京中学、中大附小等学校发展成员,先后吸收了饶彰风(蒲特)、黄焕秋、刘秉钧、余铭艳、余盼贤等数十人。在组织分工上,张直心负责突进社的统筹主持,吴超炯负责组织,杜埃负责宣传,叶乃勋负责对外联络,陈维岳负责筹措经费。在组织联络上,突进社以个别联系和组成小组(以“读书会”形式)两种方式开展活动,组织严密。在活动地点上,突进社骨干主要在中大学生宿舍和“准庐”开展集中活动。

 

突进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下组织起来的,后又纳入中共党组织领导之下,成为外围组织。1935年10月至1936年初,突进社就是在中共党员何思敬的指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1936年3月间,张直心由何思敬引荐,与中共北方局派来南方进行恢复党组织工作的薛尚实见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突进社主要骨干被吸收入中国共产党。薛尚实到广州后,在中山大学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张直心任党支部书记。

 

突进社成立后,积极推动中山大学等学校的青年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是出版《突进》《解放》《在抗战旗帜下》等进步刊物。二是组织抗日巡行。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突进社和“中青”等进步组织一起积极响应,在中山大学举行两次抗日巡行中,突进社成员积极参加,并负责组织、宣传和纠察工作。三是组织下乡宣传队。1936年1月,突进社先后到汕头、潮州发动学生成立救亡组织;“荔湾惨案”后,突进社顺势将救亡运动推动到各县各乡;1936年夏,突进社参与发起和组织民众歌咏团,还利用中大校方设立的“乡村服务实验区”,在中大附近兴办农民夜校,通过自编识字教材及歌抗日救亡歌曲等,进行宣传活动。这些扎实落地的工作对启发农民的抗日救亡思想和培养农民抗日骨干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突进社在组织上为中共广州党组织的恢复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党员和干部。突进社成员在斗争中进一步接受马列主义,逐渐成熟,其主要成员均成为中共党员。饶彰风之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担任秘书;徐青、余萍担任交通工作;杜埃、余明则前往香港从事文化界的工作,杜埃成为香港文化界中心人物之一。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