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黄柏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黄柏莉:“广交会”上的特别讲解员
2025-03-25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网  2025年3月18日  作者:黄柏莉   

 

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广州能率先获得这样一个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平台,得益于周恩来的鼎力相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为解决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和技术需要,在广州举办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的提议上报国务院后,得到周恩来的高度重视和批准。当他听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全称时,表示这一名称太长了,既然在广州举行,干脆简称为“广交会”,于是“广交会”这一称呼便在业内流行开来。1957年4月25日,广州流花路中苏友好大厦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了!周恩来莅临广交会,并仔细视察每间场馆,他一边走一边亲切地对大家说,“广交会”不仅要发展同外国做生意,还要展览我国工农业新产品,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和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首届“广交会”13个国营外贸公司展示10000余种商品,吸引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采购商与会,“相思鸟成交10万只”“金钱龟成交1万只”屡成媒体新闻。

 

首届“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创举。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20余次南下广东,近十次亲赴“广交会”。1959年12月,一位特别的讲解员出现在第三届“广交会”现场。其时,中南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协作会议在广州举行,周恩来不辞辛劳,会后专程带领70多名会议代表来到“广交会”现场。在会场上,他亲自做起讲解员,一边向各地代表宣传“广交会”商品,一边叮嘱各省领导回去一定要重视支持出口工作。周恩来此举意味深长,他希望各地领导同志通过亲身感受“广交会”的盛况,深刻认识到国家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身体力行,以一名特别讲解员的方式,给中南五省领导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政策宣讲课。

 

1958年,周恩来参观“广交会”时提出场馆建设势在必行,是年11月,“广交会”起义路陈列馆动工兴建,并和侨光路陈列馆一起于1963年秋交会时共同使用。1973年周恩来又亲自批准在流花湖畔兴建新馆,由此,风景秀丽的流花湖见证了30载“广交会”的辉煌历史,直至2004年启用新馆琶洲会馆。20世纪70年代,在社会发展面临各种困难的时期,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能力冲破了重重阻力,使“广交会”一年两次如期举行,从未中断。

 

如今,辉煌半个多世纪的“广交会”已成为广州一张闪亮的名片,周恩来总理为这座千年商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