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南方网 2025年3月20日 作者:黄柏莉
1946年暮春,一位身着素色布衫的妇女抱着啼哭的婴孩,缓步踏入海珠路的一家缝纫店。她将手中的一件破旧衣服扔到柜台上,大声叫道:“何女,这件衣服袖子破了,请帮补一下!”柜台后的年轻店主应声而出,两人交接衣物的瞬间,目光倏然相撞,彼此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何女低头说道:“好的,你等一会儿再来拿吧。”待妇女走出店门,何女转身掀开里屋的布帘,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用余光扫了扫四周,忽地撕开衣袖裂口,细密针脚间藏着的纸条已滑入掌心。就这样,她又一次完成了秘密情报的接收工作。
1946年,随着内战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共广州地下市委秘密开展革命运动。海珠路上的这家缝纫店,便是中共广州地下市委设置的一处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店主“何女”是地下市委负责人之一何琼同志,她以老板的身份为掩护,负责交通站的全面工作。这间地下交通站还有其他三位年轻的女同志,她们乔装打扮成店内普通的女店员,利用交通站传递情报,将各条战线送来的消息和信件,分别转送到各有关领导部门。
由于红色交通站的工作要确保机密性,因此有关地下市委领导的相关信息,都不能以纸笔形式记录下来,否则一旦情报泄露,整个地下市委就会被暴露。何琼必须把所有情报资料全部背得滚瓜烂熟,记在心里,印在脑中。年轻的何琼机警果敢,又沉稳冷静,在外传递信息时,她时而装扮成新潮的摩登女郎,时而装扮成娴淑的女学生,屡次甩掉敌人的跟踪,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有一次,她到市委书记黄松坚家中送情报,快到门口时,发现有可疑人跟踪,于是她装作逛街的女学生,立即折返路线,走到一家糖水铺里慢悠悠地喝起了一碗绿豆糖水,直至发现可疑人消失后,才再次小心翼翼地将情报送往黄松坚同志家中。为了安全起见,她还和其他几位女同志设置暗号,以便接收情报。一次,一位街坊大姐走过小店,她手提着一个菜篮子,一边朝店内高声吆喝:“何女,我帮你买了一把菜心,要不要?”何琼一听,就知道是交通员来递送情报了,她马上走出去,一边接着菜,一边问:“多少钱?”就在这隐蔽的一问一答中,她们就将情报交换完成。
1947年下半年,因形势所需,中共广州地下市委改变了原来的活动形式和领导方法,采取纵深配备、单纯联系的方式,切断了组织上横向的关系,地下交通站因此被撤销了。尽管地下交通站存在的时间不久,但何琼等四位青年女性在白色恐怖时期,以特殊的战斗方式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付给她们的重要任务。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