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黄柏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小红楼:广东首个中共党支部的摇篮
2025-03-25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网  2025年3月18日  作者:黄柏莉   

 

在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30号,一座红墙绿瓦的中式建筑静静矗立于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这座被称为“小红楼”的普通楼房,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最早的革命火种燃起之地,见证了中共广东支部的诞生与早期革命力量的成长。

 

1921年元旦,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南下广州,出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并着手在广州建立共产党组织。此前,共产国际代表米诺尔、别斯林曾与广州的无政府主义者成立了“广东共产党”,陈独秀抵粤后,将他起草的党纲交给“广东共产党”成员们讨论,但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党纲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等条文,于是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公开论战,最终,无政府主义者宣布全部退出共产党组织。1921年春,陈独秀与北京大学学生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成立广州共产党小组,陈独秀任书记。小红楼成为小组的活动中心,依托《广东群报》《劳动与妇女》等刊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此广泛传播。

 

作为教育行政官员,陈独秀以小红楼为基地,推动社会教育革新。1921年,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在此创办,这是广东早期党组织重要的活动阵地,也是党培养理论宣传干部的一所专业学校。陈独秀、谭平山等人亲自在小红楼授课,小红楼内还创办“注音字母教导团”,讲解注音字母兼授马克思主义原理。小红楼内书声琅琅,一批批进步青年在此接受思想启蒙,成长为革命骨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中共广东支部在素波巷小红楼正式成立。尽管初创时期支部人员有限,但支部大力发展党组织,培养党员干部,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力,至1922年6月,广东支部已发展为全国第二大地方党组织。随着规模扩大,1922年后党组织活动逐步转移至越华路杨家祠,但小红楼仍作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活动场所。1921年10月,谭平山等人筹备成立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3月14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与会者达3000余人。青年团为党储备了大量干部,成为推动工农运动的重要力量。

 

历经百年风雨,今日的小红楼已成为“广州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墙之上,历史的印记依然清晰;绿瓦之下,革命的回声久久回荡。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组织之一,中共广东支部的成立为中国革命播下了火种,为中国革命和党的辉煌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