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付 舒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付舒:助推广州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2021-06-1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原标题:付舒:助推广州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腾讯网 广州日报 |2021-06-16


助推广州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 付 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广州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以来,已经历了数字政府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建设的三次迭代,其建设成效始终处在全国城市数字政府建设评价的第一梯队。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大数据治国战略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保持和巩固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的先发优势,使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将对广州"十四五"时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广州数字政府建设评价》网络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评价较高,特别是在"基础数据集成性增强,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始终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居民服务满意度高"等方面均取得较高的评价;政府公务人员日常工作的数字化工作程度非常高,且公务人员的数字化工作素养较高;跨部门数字共享需求越来越突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备,跨部门协同机制已经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改善成效明显。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入学教育、社保服务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我们也需注意到广州数字政府建设仍面临体制机制、数据共享等问题,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配套法律政策支持不足,公众知晓度、信息安全度等方面的短板均亟待解决。对此,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推动广州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


着力处理好省级统筹和市区两级业务部门数字化能力均衡发展问题。


一方面省级统建要按照"平台上移,业务下移"的原则,侧重打造相对开放包容、可对接的信息平台,通过留有充分的数据接口,为后期大量数据的汇集打好硬件设施基础。市一级具体负责业务系统运作,主要是对接民众需求,以直接面向基层的优势不断优化和迭代系统。另一方面要重视解决基层部门数字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存在欠账的问题,逐步将原有的人工记录资料转化成数字化记录,在适当时机可下派业务指导员,帮助基层解决培训不足、记录低效、历史数据不全、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同时还要适时地将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的数据记录系统逐渐整合归一,提高系统使用效率,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着力强调信息资源的外溢效应,推动数据共享由被动变主动。


"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现象存在严重危害,必须要让各个部门认识到数据信息不是私有产品,脱敏的政府数据只有在使用和分享中才能不断释放数据所蕴含的外溢价值。数据共享要完成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首先需要有法律的保护,明确数据归属权、使用权和衍生权力,突破数据共享中的法律障碍以及部门规章障碍。明确数据使用的权、责、利,明确任何部门都只是数据的管理者,不是所有者的基本原则,在法无禁止的情况下必须要实现数据共享;其次,要明确数据生成、存储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从而形成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再次,按照数据目录将梳理好的数据汇集到数据资源中心后,要进一步进行清洗、整合提高数据质量,并定期汇总部门合理需求进行数据目录的更新。


着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软件支持水平,通过提供配套资源提高机制灵活性。


发达国家的数字政府建设经历了从强调硬件设施建设向软件环境支持水平提高的转变过程。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到数字政府建设越来越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原则,政府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战略谋划,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政策标准等进行整体设计,从而使分散治理过渡到集中治理。其次,数字政府建设对法治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对此需尽快出台数据标准、质量、流程以及组织管理要求,国家层面要出台保护政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再次,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新架构数据治理组织体系。明确决策领导部门、推进执行部门、专业性数据管理机构、协调沟通和评估监督专门性机构的职责权限,提高数据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最后要始终坚持包容、开放、创新的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吸收新技术应用于数字政府建设,并提供人才、资金等配套支持措施。


着力坚持人民需求导向,增强数字政府服务社会治理的价值。


按照标准化、便捷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不同层次对数字政府建设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公共服务事项的流程再造,使老百姓办事只需"进一次门就能办成一件事"。同时,遵从数字化升级改变服务流程的业务逻辑,坚持问题导向,从交通、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公共安全等应用领域中,挖掘设计颗粒度更细致应用情景,拓宽数字政府服务的覆盖面,深度开发便民应用,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服务事项更加精细化。针对群众对于数字政府服务不了解、不会用的情况要采取多策略的政策宣贯方式,如采用网上智能指导、电话咨询、手机App程序等推介方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数字技术使用的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民工、低技能劳动者等进行社区"一对一"宣讲,缩小数字鸿沟,让便利的数字化服务能够进入到百姓家庭。


着力吸纳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加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治理格局。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首先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由于政府信息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可采取分类治理方式,对非涉密或保密程度比较低的数据,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通过签署协议和合作等方式开展非营利性数据开放共享。对于互联网企业、数据交易平台等明码标价的数据可以进行数据交易。同时,政府应作为数据市场监管主体,通过制定监管规则对数据侵权、垄断等行为进行有效治理,弥补政府监管职能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其次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在政府搭建基础数据库的前提下,使数据逐步开放、有序共享。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都能依托网络参与社会治理,体现信息化社会大规模、实时、自发和社会化协作的特点。政府与市场、社会力量可以在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探索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TBT(TOT-BOT组合,以BOT为主)等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