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立子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绣花功夫拼的是定力和精细
南方日报(全国版) GC02 广州观察 |2021-05-14
柳立子
营商环境改革是广州改革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推动广州改革发展全面上水平的重大机遇。广州启动营商环境4.0改革,围绕"国家试点、湾区示范、指标攻坚、涉企服务、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六大方面布局了35条改革举措、共260项年度任务,继续深化、细化、系统化各领域改革。将"绣花功夫"明确在文件标题里,强调的是4.0改革的实现思路,凸显的是4.0改革的现实出路;强调完成4.0改革,凭的是定力,靠的是精细。
4.0诚心实意直面问题
经过1.0改革的着力"简政放权"、2.0改革的聚焦"指标突破"、3.0改革的力推"流程再造",广州与世界一流城市和国内先进城市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2020年3月,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和《2020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是世界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广州依然为投资首选目的地。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广州入选全部18项指标领域标杆城市,"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办理破产""市场监管"4项指标领域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最佳实践,"用地清单制"作为广东省典型案例代表入选"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州的4.0改革既不放过之前改革解决不完全的硬骨头,更重视解决由之前改革新暴露的以及新技术应用后产生的新问题。
一是积极回应一网通办平台系统性强化。目前广州的"一网通办"平台建设采用的是"系统迁移改造模式",由指标牵头部门点状推进建设的子系统迁移嵌入广东政务网。这种模式下各子系统间的信息标准以及归纳收集口径不统一,这使得信息录入时工作多次重复造成工作量巨增、严重影响效率,企业使用时则不得不重复多次地在系统上填报提交基础信息。4.0改革专章强调"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改革",着眼"一网通办"用户友好度和服务智能化水平,落子"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二是逐个排查清列流程再造新旧堵点。由于不少办事流程,特别是线上的流程进行了改革再造,政务服务在受理环节还未得到顺畅的衔接和到位的指引,诸如办事指南看不懂、一个办理事项中存在的情形预设不足,表格填写让相对人无所适从、个人信息反复填、线上找不到办事入口、市区层级之间各区地域之间界限模糊等等。这些问题不逐一精细地解决好,办理人的获得感不仅无法提升,还可能陷入求解无门的被剥夺感。4.0改革用"攻坚"二字决心,啃下12大具体领域的"硬骨头",每个领域细数攻坚节点,提出攻坚具体目标。
三是多维跟进审批放宽后续的相应监管变革。广州目前阶段的营商环境优化还较为集中聚焦在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的流程取消与合并,对后续监管的相应配合仍未理顺。由于没有从法规制度、人员配置和经费移转上明确监管的职责权限,难免权责不清、推诿扯皮、联动不够等。4.0改革专章加快"构建智慧监管新模式",强调"信用监管""综合监管""审慎监管""共治监管""智慧协同监管"。
四是高要求规划政企机制化沟通平台建设。广州各级党委政府为建设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做过不少努力,推出过许多密切政企沟通的具体措施,但仍存在政企双方面都没有严格根据制度性要求追求沟通问题的解决进程与效果。4.0改革强调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网站以及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渠道"全面实现政企民沟通"零距离"。
立足4.0谋划更优图景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场城市间不设终点的赛跑。无论世界银行评估,还是市场主体选择,都看中城市政府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是否存在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自省机制。以4.0改革完成为基础继续向前,广州的营商环境更美好图景至少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
一要落地互联网思维,实现一网通办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的特点和思维优势,广州政务服务平台必须进一步推动:一是深化"一网通办"总门户建设,各部门协同实现标准化数据服务基础上的行政审批标准化;二是推进政务大数据底层架构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4大基础数据库和一批主题库、专题库,通过"身份通、数据通、事项通"实现"服务通"。三是攻坚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由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进行系统整体性设计整合重塑。
二要依托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行精准高效"数字监管"。当"一网通办"形成了个性化"一企一档"主体基础信息乃至其变更实时信息的数据集合后,广州就应当聚焦将这些数据的整合汇集形成市场主体的实时信用画像,从"智慧运维"和"数字监管"中要效益:一是逐步展开城市治理运行重点领域实时监测;二是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联动扩展智慧监管内容;三是实现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三位一体"。
三要建立反馈公示机制,推动政企沟通良性互动。以实现增进互信、密切互动、实现共赢为目标,真正重视政企沟通的重要性,由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工商联牵头在政企沟通机制的运转中做持续探索:一是完善沟通公示平台,在现有的政务网站加建政企沟通公共信息平台,定期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公示。二是有效化解行业难题。每年从企业反映的问题中筛选2-3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难题,制定并公示解决该行业问题实施方案及相关部门的分工情况,定期公示涉及部门的工作推进。三是发挥商协会作用。商协会收集和汇总所属行业企业的相关问题、真实意见和建议纳入年度重点解决议题,定期跟进解决进度并公示。
四要强化制度化供给,增强企业安全感与信心。通过稳定制度的出台施行,特别是地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制度化支撑,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一是尝试建立数据分类授权标准规范,对数据信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授权,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开放等环节的主体责任和技术要求。二是探索制度破除数据共享障碍,构建数据共享的标准规范体系,将数据共享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三是提升行政审批改革后续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对行政审批改革后续管理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原文连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1-05/14/content_7943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