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专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花都须着力推动四大领域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全国版) GC02 | 广州观察·关注\观点 2020-12-02
葛志专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花都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围绕"枢纽经济""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领域,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
一是着力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要素流通体系构建。流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广州拥有综合性国际交通枢纽体系,而花都是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承载区域,国际航空枢纽覆盖全球主要区域、高铁枢纽辐射延伸至全国、公路网络连贯粤东西北,具备强大的硬件基础条件支撑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支撑更高质量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在未来时期内,更需要担当好属地使命和责任,重点加强提升机场枢纽、高铁枢纽、公路网络、地铁网络集疏运体系的联通衔接能力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运转和人员流通成本,高水平畅通国际国内货物、人员等要素流通通道。重点依托枢纽建设发展好枢纽经济,大力发展航空总部、飞机租赁、临空制造等航空关联产业,释放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政策效应,大力发展跨境贸易,提升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水平,提高临空经济区周边区域物流体系、现代生产生活服务能力等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
二是着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改善。花都已经基本形成具有花都优势和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的产业体系,要重点释放汽车制造产业、电子产业、建筑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对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握好区内主导企业在生产环节易于标准化、规模化的特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投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支持和促进主导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培育广阔的数字经济应用市场。要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对拉动消费的巨大带动作用,重点是要强化生态文化旅游门户服务能力,提升文旅、会展、商务等产业的综合性服务水平,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体验模式,创新发展新型的服务业态和消费模式,大幅改善花都传统、低端的服务面貌,开拓新的消费空间和消费场景;推动花都独有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消费升级需求,科学发展生态经济、体验经济,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改善。
三是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扩大内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这个过程既能创造巨大需求,也能提升有效供给。花都正处于城镇化提质发展时期,发展潜力仍需大力挖掘和释放。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对花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搭建花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广州、珠三角庞大市场,发展都市农业、体验农业,推进农业农产品种植养殖和消费流通方式的科技化、数字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挖潜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打造特色精品村。同时,要促进花都城市化区域、农村区域的协同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城市区域管网、路网升级,建设数字城区,推动机场枢纽周边区域农村搬迁或更新改造,提升花都作为广州区域性消费中心的服务能力、服务业态、服务环境,为扩大内需这一落脚点做出花都贡献。
四是着力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统一大市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花都位居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必然要全力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要准确把握花都目前发展阶段稍滞后于大湾区城市核心区的特点,发挥互补优势,努力提升供给质量,打破行政藩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改革的办法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的要素流通大市场。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广州、香港科技资源,特别是要实现花都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核心城市数字技术的广泛对接,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要发挥好花都航空枢纽和公路网络优势,带动国际产品和服务"引进来",促进珠三角丰富产能"走出去";要发挥好花都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等基础性产业、基础性资源的优势,服务大湾区庞大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要更好实现与佛山、清远及广州城区等地理毗邻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效畅通联通,共建产业链、供应链。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原文连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12/02/content_7917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