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叶 蓬,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00~2001年度),广东省思想文化战线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跨世纪人才(2003~2008年度)。生于1964年5月,曾分别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6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评为研究员。2003年12月~2005年7月于哈佛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多年,1996年7月到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专业特长:伦理哲学、儒家伦理学、应用伦理学领域。
研究课题:曾独立承担[台]辅仁大学中西文研究中文课题“儒家伦理范畴和士林伦理范畴比较研究--应当和OUGHT、良心CONSCIENCE”,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教委资助课题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课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资助课题“中国当代社会的应用伦理问题”,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经济伦理研究”、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基金课题“新经济伦理研究”。作为课题主要完成者承担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转化机制的研究”。
主要代表著:《实践伦理学》(广东人民出版社)、《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并有合著多部,在《光明日报》、《哲学与文化月刊》、《鹅湖月刊》、《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报刊发表50余篇论文及20篇理论短文,多篇论文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及其他权威学术文集转载收录。论文《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制度》获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及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别奖(2000~2001年度),与李明华研究员等合作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论》一书获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二等奖和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