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
南方网 2025年3月27日 作者:刘旭
在广州市花都区,有一个名为公益村的小村庄,它不仅是花都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更是广东第一个共产村的诞生地。这里曾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摇篮,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广州成立,徐茂均成为花县第一位接触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他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还积极参与宣传,成为广东省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一批团委会成员。1921年2月,徐茂均在家乡创办了全省唯一的共产主义农团,试办农场,他献出自己拥有的30多亩稻田归公,进行集体耕作,种植大荔枝园,经营种桑养蚕等副业。然而,由于当时群众思想未能跟上形势,农场在运作半年后停办。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925年,在徐茂均的发动下,公益村最早成立了农民协会,徐茂均当选为村农会委员长。公益村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农军在徐茂均的率领下,于1926年前往平山地区杨村,参加攻打围村的花县地主民团武装,为杨村农会解围。公益村的农民运动不仅局限于本村,还带动了周边三华、横潭、石陂等村乡相继成立农会。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阮啸仙等也曾来花县指导农运工作。公益村成为当时花县农民运动的核心地带,为大革命的推进贡献了重要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广东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然而,共产党人并未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地开展地下工作。1927年6月,中共花县党支部在公益村教堂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花县委员会,由刘绥华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公益村教堂,这里成为当时全县党务和农运的领导中心,也是驻广州的省委和粤北特委之间的信息中转站。1928年2月15日晚,中共花县县委主要成员在公益教堂召开重要会议时,因叛徒告密,陈汉元、侯立池、王炳坤等6名县委主要成员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22日,6名县委主要成员被杀害于广州黄花岗,史称“公益事件”。这一事件给公益村的革命事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中共花县县委被迫解散。
2015年,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重建并对外开放,成为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2016年,公益村在原公益教堂旧址重建了公益村教堂纪念馆,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学习。如今的公益村,已成为花都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周边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曾经的稻田农场,如今已变成花团锦簇的现代化社区。
公益村的历史,是一部鲜活的革命史。从归侨徐茂均带回共产主义的火种,到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再到中共花县委员会的成立与“公益事件”的悲壮,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而如今,它正以崭新的面貌,继续传承着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