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南方网 2025年3月19日 作者:陈贵明
1924年7月,沙面洋务工人举行大罢工,反对英法租界当局颁布的“新警律”。这次罢工打破了二七惨案以来工人运动消沉的局面,成为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的起点。1924年5月19日,沙面发生越南爱国者范鸿泰谋刺法国驻越南总督马兰事件。6月30日,沙面英法租界当局以此事为借口,颁布侮辱中国人民、限制中国工人自由出入沙面的“新警律”。“新警律”激起了广州工人的强烈愤怒,中共广州地委派主持工会工作的刘尔崧等人乘势发动沙面洋务工人罢工。
沙面洋务工人罢工结束后,谢汝崧凭着在斗争中的突出表现,经组织考察,由刘尔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沙面租界里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在周文雍等人的悉心指导下,沙面洋务青年工人积极分子成立了革命工人组织——沙面青年工社,由张果任社长,社址设在十八甫牛乳桥。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成立了青年团组织,以张果为书记,团员有何焯斌、梁国志、谢颂雅、原顺鸿、原顺南等人。谢汝崧加入中共党组织时,虽正值国共两党合作的大好时期,但上级党组织仍指示谢汝崧不要公开党员身份,而是继续坚持地下活动,努力打开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帝斗争工作的新局面。谢汝崧积极接近各个行业的洋务工友,通过相互倾诉各自的悲惨生活,痛斥洋人雇主的种种恶行等方式,提高了工人们的民族独立意识和反帝觉悟。经过考察培养,至1925年6月,谢汝崧已发展袁顺鸿、廖伟民、张玉阶、陈岳洲等人加入中共党组织,同时有更多的洋务工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青年工社。
6月19日,震动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谢汝崧等沙面的党团员在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深入发动沙面洋务工人罢工,与从香港返回的工人相呼应。他们将沙面青年工社、文员工会、职工会和西餐工会等团体的工人组织起来,在沙基、长堤和东西桥头进行宣传演讲,散发传单,号召工人投入斗争行列。6月21日,全体洋务工人撤离沙面。6月23日,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爆发,谢汝崧等沙面党团员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深入揭露帝国主义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详细经过,从而激起广大省港工人和广州人民的强烈愤慨,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决心。不少之前未参加运动的工人,纷纷加入斗争的行列,斗争规模不断扩大。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创立后,为配合全面封锁香港,谢汝崧等党团员又发动原沙面洋务工人纠察队加入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进步青年、洋务工人冯剑光被选为第二大队队长,领队到中山县拱北一带布防,发动南屏、拱北、湾仔、北山、前山一带群众,封锁澳门。其后,冯剑光还被选为省港罢工工人纠察委员会委员。
随着反帝斗争的深入和广东局势的变化,鉴于省港工人运动中存在分门别户、步调不一、基层涣散等问题,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大力推动队伍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共沙面洋务支部于1926年春宣布成立,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谢汝崧被选为支部书记,党员有梁国志、袁顺鸿、廖伟民、张玉阶、陈岳洲、张果、伦永法、陈娇(女)等十多名。沙面租界里的中共党支部诞生。从此,沙面洋务支部在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利用沙面租界的特殊环境和条件,进行秘密的组织活动和隐蔽斗争,开展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