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覃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覃剑:推动河南与大湾区协同联动
2025-03-1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河南日报  2025年3月14日  作者:覃剑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人口经济、历史文化底蕴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则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实力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新阶段两地更紧密协同联动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精准定位各自所长所需共建标志性产业链创新链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即“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以此为根本指引,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集聚了一批世界级标杆企业和科创产业,成为全球著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2024年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1%的经济总量,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7万家,世界500强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70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已经连续5年在全球主要创新集群中居第2位。2024年河南经济总量亦已超过6.3万亿元,居全国主要省份第6位,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和“7+28+N”重点产业链群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整体而言,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产业结构看,河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梯度差,但均处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两地在传统产业领域各有特色和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产业协同发展有条件、有潜力、有机会。未来,两地可率先围绕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等互补性强的重点产业开展合作,协同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吸引大湾区资本在河南投资建设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或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共同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充分利用河南劳动力和空间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华为、格力等龙头企业进驻设立生产基地,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外溢出的产能和产业链环节。在文化旅游领域,以“中原文化+岭南文化+跨境体验”为核心元素,共同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宣传推广,协同打造一程多站的经典旅游线路,合作拓展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面向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将是两地推进产业协作重要选择。利用产业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庞大市场需求,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赋能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进驻河南搭建数字化平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建设数字化产线、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园区和数字化城市。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无人系统等数字前沿技术协同开展攻关和产业化,利用空间和市场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商业应用场景支持,共同发展未来产业。

 

协同实施面向全球化4.0时代的内外开放大联动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推进国内物流人流畅通畅行中作用突出,但在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市场联系上还存在差距。为此,通过加强联动导入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先进经验,协同增强“国际市场联系+国内市场联系”“国际门户+国内门户”“综合交通枢纽+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可为河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化简史》报告,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4.0”即数字驱动的全球化新时代,通过数字功能和人工智能实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要输出品。因此,面向未来,两地除了要在传统领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空间、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之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聚焦服务全国统一数据大市场建设和数字经济国内双循环作出前瞻性谋划、找到合作发力点。一方面是以推动“数字河南”与“数字湾区”开放对接为突破口,通过推动数字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数字基础设施网络高效联通、数据资源开放流动、数字空间共建共治,积极参与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安全体系、数字治理体系、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协同深度融入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全国数字化发展“一盘棋”加快形成。另一方面是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国际数字贸易发展、国际数据资源配置等为重点,协同增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空间拓展能力、国际数字经济市场开放链接能力和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链开放合作能力,率先将河南打造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数字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着力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极点高效率的支撑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这为新形势下推动河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联动提供了充分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要着力构建多层次协同联动机制,无论是河南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内部各地区各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和禀赋优势均有很大差别。因此,两地协同联动必须坚持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高度出发,既要在省级层面作出明确指引和要求,更关键的是要形成城市级乃至区县级常态化的沟通联系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如在城市层面可率先推动郑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中心城市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协同联动新经验新模式。二是要着力构建多领域协同联动机制,围绕产业链群、市场环境、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规则衔接等领域,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实施推进机制和行动方案。三是要着力构建多极点协同联动机制,加快推动以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经开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为代表的特殊功能区对接联动和交流互鉴。鼓励引导两地各类重大商贸平台、金融平台、创新平台、数据交易平台等网络联通与资源信息共享,相互支持设立“飞地经济”平台,共同扩大平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平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四是着力构建高效率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联动机制,政府侧重于在协同联动方向引领、重大项目协调、制度开放衔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作用,市场在区域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导要素跨区域流动、企业跨区域投资和产业链跨区域布局。

 

《河南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