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面展现广州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的奋发作为,2023年2月28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广州城市智库丛书(第四批)”新闻发布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同志在会上作致辞演讲,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委党校等单位专家参加。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罗谷松同志主持。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广州城市智库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打造的地方智库系列。该系列丛书全方位展示了我院在广州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广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路等主题的研究成果。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出版智库丛书24本。本次出版的智库丛书共9本,包括《广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2021 )》《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绿色金融发展及广州对策》《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路径与策略》《全球城市网络与广州城市能级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评估》《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广州现代制造业体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张跃国同志在会上指出,本次出版的9本智库丛书,均是我院重大课题、重大专项课题成果的深化和拓展。我们遴选一批质量较高、符合出版要求的研究成果统一出版,既可以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也是一种研究积累,为关注城市问题和广州实践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观察的窗口。通过智库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而且在理论研究的学理深度与学术厚度上持续发力,充分体现我院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前瞻性、时代性、原创性,强化我院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厚植新型智库建设学术根基,讲好并传播广州发展故事,谱写新时代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州城市智库丛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张跃国表示,在本批丛书的出版中,我院注重多措并举、精心打磨智库丛书的品质。
一是紧紧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确立选题,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主体性。本次丛书内容涉及城乡融合、社会治理、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等主题,涵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战略意义重大,也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论述和部署。
二是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强调实证研究要求。强调对现实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要求精心组织调研与实地考察工作。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制度设计、动态管理等手段,推动各研究部门采集一手数据,避免单纯采用二手数据和资料。推动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鼓励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
三是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内容的系统性和论证的体系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视决策理论的跨学科研究,鼓励“破圈”与跨界。抓住研创主题范围内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系统开展研究,形成逻辑体系严密、对策建议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四是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质量管控标准。我院不断建立健全智库丛书工作管理制度和成果验收规范,从研究动员、进度管理、书稿评审、成果出版、宣传推介等不同环节,不断强化质量管控与动态管理,确保成果符合决策需求,体现社会价值。
发布会上,农村研究所所长郭艳华、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竹茵、财政金融研究所庄德栋博士、农村研究所研究员易卫华、区域发展研究所邹小华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欧明华、现代产业研究所刘帷韬博士、社会研究所副所长朱泯静作为丛书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九本图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博导张振刚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分别对丛书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丛书出版重要价值的同时,也就丛书下一步如何提升研创质量、提高决策影响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张振刚教授从方法论、认识论、系统论深刻分析丛书,指出丛书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直接性、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六大特点,是关于广州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套百科全书。陈鸿宇教授表示,该丛书从选题、方法、调研、结果四方面展现了高质量,是一批有用、好用、能用的成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科研处负责同志和院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发布会。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