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自觉担负起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市社科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
2022-05-18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2年5月13日,市社科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最新论述。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心组组长张跃国主持学习并作学习小结。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尹涛、许鹏参加学习,杨再高围绕学习主题作重点发言。


与会人员在交流学习体会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时代新人培育及广大青年的深邃思考、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满怀深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已做过多次重要指示,这是又一次旗帜鲜明地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示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哲学社会社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和为人民做学问的自觉意识,观照中国发展和时代进步,以不断创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回答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要秉持时代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解析中国问题有效的学术范畴和命题,展现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以高质量学术成果促进社会发展的水平。


张跃国同志在中心发言中指出,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作出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时隔六年,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再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既让我们深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


他强调,社科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在建设新型智库标杆上空间广阔,呼唤迫切。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积极作为、追求卓越,努力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全面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牢牢把准社科院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深刻、具体明确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战略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方向和目标、立场和方法、使命和要求、重点和路径,进一步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系统规划了根本路线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反复学习、深刻体悟、用心践行,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秉持主义理想,始终保持责任担当,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旗帜鲜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的问题,重点要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阐释,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对广州来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我们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挑战,在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个行业也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难题。这些都期待和要求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增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思维,全面客观研究分析,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把握历史主动,建设智库标杆。时代给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提出了全新的命题,迫切要求我们去解读和回答。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发展大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在研究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展现价值,体现担当。


他要求,一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现代化。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和塑造未来,深入观察、思考、研究重大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出具有思想分量、价值含量、对策质量的研究成果,有效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心系“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建设枢纽型组织、国际化网络,提升话语建构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和价值意义,深入阐释老城市新活力的理论内涵和战略策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广州重大举措,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攻关,切实提升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以提升能力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把握大局大势的政治能力,强化政治理论训练、政治能力淬练、政治实践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把方向、观大局、察大势。全面提升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的专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联系,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展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原创性贡献。全面提升新型城市智库现代化治理能力,坚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系统集成、构建体系,深入推进体制机构改革创新,不断健全适应现代智库发展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优化内部治理和资源统筹,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改革攻坚能力,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定改革决心,砥砺攻坚毅力,提升战略眼光,增强系统思维,瞄准制约新型智库建设的堵点、难点、淤点,坚持重大建设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攻坚克难破解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推进建章立制、构建体系,加快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涵盖科研规划、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经费投入、学术诚信等内容的新型智库规划体系。


三要紧紧围绕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目标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突出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破除唯论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倾向,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识渊博、融通中外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弘扬崇高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死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健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落实单位学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和团队带头人的管理责任,落实学者专家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个人责任,构建教育、自律、监督、惩治一体化的科研诚信体系,确保社科研究方向导向鲜明正确、学术风气积极健康、学术空气生动活跃。


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姚阳、曾德雄、王美怡、何江同志汇报了学习体会。院属各部门(直属单位)正、副职和院工会负责人,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参加学习会。


(供稿: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