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市社科院社会所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代际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新生代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线上研讨会
2020-08-18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科院社会所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代际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新生代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线上研讨会


2020年8月14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著名社会学家李春玲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代际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新生代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线上研讨会顺利召开。为了响应疫情防控号召,本次会议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举行。我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作为该项目子课题“自由职业者青年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研究”的核心团队参加了本次会议,黄玉所长、陈杰副所长、付舒、简荣等同志全程参会并参与了讨论。


会议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主持。首先,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选题价值、总体分析思路和预期目标。接下来,“北上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主编刘俊彦、“蚁族青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等根据实证研究的发现,对课题内容的研究重点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补充。广州社科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杰代表子课题“自由职业者青年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研究”作了发言,介绍了近年来研究团队对广州新社会阶层青年群体如网络从业人士及自由职业者群体的研究发现和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在专家建议环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认为需要延伸思考代际因素与结构因素的互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文化性因素、事件性因素、从众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提出,本课题应从学术导向和学理角度进行全方位结构化分析,并提出新的视角——从市场和互联网的影响力入手研究青年价值观形成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根据自身的研究经历,为课题提出建议:需要特别关注青年对于世界体系的感知、自身定位的维度以及媒体接触习惯,从而挖掘大背景之下话语之间的竞争,探索价值观的形成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晓虹对本课题思路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提出表扬,并提出研究代际差异与阶层差异相交织在学术上将会是一个挑战;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指出,在问卷调查中可将新时代青年与八十年代青年的价值观念结果进行对比,认为青年的生命周期相比于中年更加边缘化,需要从抽象共同体中寻找力量的弥补,因此在分析时可加入社会学的补偿理论做出解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周怡提出,青年人的公领域和私领域相比于上一代更加明晰,同时,价值观与行动方面也存在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路路建议,应当明确新生代价值观的本土化定义,加强本体论证,从而更好的探索形成机制与价值比较。


我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黄玉所长的带领下,近年来对广州新社会阶层不同类型青年群体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提交相关部门并在《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上发表,取得了优秀的社会效益。这次社会所研究团队深度参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社会学者李春玲研究员主持的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计划中,将进一步提升研究团队的研究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社会所接下来承担《广州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青年文化理论研究”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供稿: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