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ENGLISH
媒体报道 Home / 媒体报道
12月10日,《时代在线》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我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1:迈向新发展格局的中国经济与大湾区发展”
2021-12-13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1”在广州举办


文|记者黄宇昆


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1”在北京、广州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召开。


本次论坛以“迈向新发展格局的中国经济与大湾区发展”为主题,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创新和数字化司、世界银行、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澳门城市大学、香港金融学会等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国内外近30位专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迈向中国经济新格局的宏观战略、宏观政策、中国经济新格局与大湾区发展等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致辞演讲中指出,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旨在发挥智库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讲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重点阐述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郭跃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广东省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目标,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广东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认为,从短期看,沿珠江口周边的内湾地区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经济、平台最密集、最集聚的地区,但是外湾地区也得到较快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内湾地区要素资源外溢效应将不断显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将更加均衡,共同富裕新格局将全面形成。


覃剑表示,交通互联互通是支撑和导引经济发展重要手段。响应大湾区经济发展新趋势,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推进都市圈内和都市圈间交通一体化、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交通一体化、内湾地区和外湾地区交通一体化,促进不同交通网络实现多网融合和智慧共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大联通的新格局。


目前,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和全球竞争格局,中国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偏少,引进创新的路径依赖严重,源头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不稳、不强、不安全,面临较大的外溢压力,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质量、性能、精度,使用稳定性、可靠性、寿命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王一鸣建议,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中上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形成强大的供应链创新生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的创新中心。要通过创新政策引导激励创新模式从集成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基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要探索科技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制度,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从而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



论坛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还从经济新动力、城市新格局、改革新优势、社会新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广州市近三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并提出广州面向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做人民城市的代表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者、新时代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者、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者和国家“双碳”战略行动的先行者。


原文链接:http://www.time-weekly.com/wap-article/28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