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学术会议
研讨会 Home / 学术会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广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现状与展望专题研讨会”
2022-05-1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2年5月12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在院九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广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现状与展望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2022年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组织举办的系列宣传研讨的第一场重要活动,主要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梳理总结近年来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营商环境未来改革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重点突出广州营商环境5.0改革的宣传研讨,倾听并反映市场主体和行业领域在疫情反复背景下的政策诉求,助力有关主管部门精准施策,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专题研讨会以创新经验分享、企业行业感受、研讨成果发布等形式,共同围绕“广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现状与展望”主题互动交流,来自于政府机构、专业机构、企业界、智库机构的咨委会委员们汇聚一堂群策群力,为推动广州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作致辞演讲。他首先对出席专题研讨会的委员、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认为,当前广州营商环境面临着三个情况,这三个情况构成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是2018年10月总书记对广州提出明确要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三年过去了,广州需要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部署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其中包括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二是去年9月广州入选首批6个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份《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百余项改革举措。国务院明确,开展试点不是为了“栽盆景”,而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作为试点城市应承担着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树立标杆的任务和责任。三是世界银行正在建构新评估体系,我们获得的初步信息是今年试点,2023年1月正式启动评估工作。世行的新评估体系在指标领域、评估对象、数据收集方式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三个情况叠加一个时间点上,可判断,广州的营商环境工作处在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上,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考验。既是比较关键节点,就需要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搞清楚现状、问题、不足,并进一步研究明确未来目标、任务、路径,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常态化长期推进的主要工作。鉴于此,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定为“广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现状与展望”。


张跃国同志在分析营商环境改革现状时指出,2018年至今,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跑出了“加速度”,可以自我标榜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广州样本”。2021年广州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表明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得到国家认可。从实际效果看,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2021年广州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较2016年增长1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生存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营商环境评价排名“高”。在2019—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市连续两年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其中,“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市场监管”“办理破产”等5个指标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最佳实践。在2020-2021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市连续两年排名位居全省首位。二是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迭代“快”。2018年以来,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在高度压缩的时间内,广州迭代升级营商环境1.0至5.0改革,实施727项改革举措。1.0重点强调“简政放权”,2.0关注“指标攻坚”、3.0聚焦“流程再造”,4.0下足“绣花功夫”,5.0则以“激发活力”为主线,着力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2021年,广州还正式实施《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为最先将营商环境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城市之一。三是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优”。在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评估公布的15项创新举措中,广州市运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招投标率、广州海关推进智能通关、实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深度应用电子证照等4项创新举措入选,获国务院推广。2021年,广州市创新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深化惠企政策兑现、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等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认可。四是营商环境改革区域创新“特”。广州11个区坚持“首创精神”,积极开展原创性改革,打造营商环境“一区一品牌”。最具特色、表现亮眼的分别是黄埔区和南沙区,黄埔区大力推进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率先推出三阶段办理施工许可、信任筹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黄埔改革。南沙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优势,累计形成7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张跃国同志强调,2022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迎来了重大变化,也面临重大改革机遇。综合分析形势、现状和外部环境,接下来广州要先行先试、创造经验、积累优势,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率先突破。一是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深化改革。2022年2月世界银行公布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BEE,暂译为“宜商环境”),从企业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共服务接入、雇佣劳工、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方面评估营商环境。对比旧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BEE更强调从整个私营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不仅关注监管框架还关注公共服务,数据收集上不光有法律法规信息也强调实际执行情况,将覆盖更多国家和国家内城市。作为有望列入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广州应积极研究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围绕评价体系精准优化营商环境,强调公共服务质量、政策执行情况等。更为重要的是,跳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回归改革的初心本质,紧紧围绕市场主体所急所需所盼,拓宽营商环境改革面和深度,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在围绕BEE框架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关注市场主体集中诉求进一步改革,实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得分高和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高的“双赢”。以雇佣劳工指标为例,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关注于用人单位是否规范、就业质量等内容,而市场主体的集中诉求是解决人才引进难、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这一诉求的转变,反映出营商环境改革应在完善劳动力监管制度环境的同时,应扩大改革范围。


二是牢牢把握创新试点城市重大改革机遇。作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务院对改革举措提出了基本要求。比如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和完善监管、优化涉企服务等。广州在“老城市新活力”战略目标下,应牢牢把握创新试点重大改革机遇,扭住营商环境改革的牛鼻子,强化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广州已经明确的营商环境5.0改革聚焦国务院提出的改革要求,从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等10个方面提出40项重点改革任务、223项落实举措、76项特色举措,并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以及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要把握好改革的时序、节奏和步骤,提升改革攻坚能力,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潮流。在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下,全球加速迈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正快速变革着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当前,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涉及到多部门、多环节的集成,但数据协同共享仍存在难度,跨层级、跨部门“不愿、不能、不敢”数据共享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应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破除行政壁垒,强化职能部门协同治理,提高营商环境改革体系建构水平。加快实现省市区三级平台联动,强化各部门数据共享和融合,在“三减一优”(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上有更好表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


在交流研讨环节,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林文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管理处处长周泽志、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风险监管处处长伍大军、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破产法庭四级高级法官张静怡、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副总经理苏志鹏,分别立足营商环境不同维度作了营商环境创新经验分享与前景展望。



广州市政协常委、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广州市法治督察专员、广州市公安局廉政监督员、广州新城市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曹志伟,德勤中国总监费利伦(Aaron Finley),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服务部部长唐燕萍,广州正坤财税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冯丽霞从企业、行业视角作了专题研讨发言。



此次研讨会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再高主持。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还有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委员,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指标牵头单位、市工商联领导,广州社会科学院领导和相关研究团队,企业家和行业代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等媒体作了报道。专题研讨会成果丰硕、精彩纷呈,与会人员反响热烈。



(供稿:社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