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南方网 2025年3月24日 作者:杨永炎
1938年5月5日清晨,校长黄慎之领着师生数十人早早就等候在码头,大家轻声交谈,不约而同地相互问道:“船怎么还没到啊?”他们当然知道广州至顺德的花尾渡不可能那么快,得走好多弯弯曲曲的水道。他们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可不是因为太期待与这位十年未见的老朋友相逢了吗?
10时许,他们远远地看到漂亮的花尾渡轻盈地向这边飘来。“来了!”“船来了!”大家欢欣雀跃,一个劲儿地挥手呼叫。船上的老朋友似乎是听到了呼叫,从船舱走到甲板上了,也朝着这边挥手作为回应。不一会儿,船靠岸了,这位老朋友和其他几位贵客一道下船,走到校长和师生中间,同大家握手寒暄。
黄校长指引着贵客一同走向学校,一边介绍抗战以来的办学情况。临到校门口,早已列好队伍的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朋友稍微弯了弯身子,向两边的同学点头致意,不曾停止片刻。礼堂内的童子军也唱起了《保卫中华》,像霹雳震撼了整个礼堂“振响楼”,也震撼了贵宾。激昂雄壮的歌声结束后,黄校长站上了讲台,用极简明的话介绍了这位老朋友——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将军!
听到此处,台下的掌声便立刻震天动地猛响起来。叶将军在擂鼓般一起一伏的掌声中站起来。当他跨上讲台时,每个人都像失去知觉般忘记了手掌的痛!更加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大概两分钟才停下来。叶将军这才开始他的演讲。
他操着一口大家熟悉的客家话,向大家问好:“在未讲之前,谨代表八路军全体战士,向青年们致民族革命敬礼!”接着说道:“我今日觉得十分兴奋,因为我以为不是到一所普通中学,而是到了一间制造民族革命战士的大工厂。广雅青年同学对国家民族的奋斗精神,使我钦佩。”然后转入正题,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精辟阐述抗战基本条件,最终以一番极具感染力的话结束了演讲:
我们中国正如大海茫茫,今日中国的命运,正处在民族革命的高潮中。我们不是得到自由,就是在这波涛中沉没。但是,这个命运是由我们去决定的。青年的同志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各位努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求得中华民族的自由,努力前进!
近代中国命途多舛,仁人志士奋勇抗争。广雅师生,正是发扬“务本求实”之精神,不仅在大革命时期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叶将军曾经参与领导的广州起义,而且在九一八事变后加入“省五校抗日联合会”共同请求团结对外,出兵抗日,更是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自发成立广雅抗日救国会,并且在卢沟桥事变后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义不容辞奔赴前线参加各种抗日工作,不少师生英勇牺牲,这就是叶将军所说的“民族革命战士”。这也是令叶将军钦佩的原因,是广雅延续至今的风采,是广雅人倍感自豪的根源。
百年广雅,郁郁葱葱。广雅百年,时雨春风。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