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杨永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杨永炎:学校诞生“红四师”
2025-03-31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网  2025年3月24日  作者:杨永炎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夜半枪声响彻羊城夜空。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部署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黄埔军校特务营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等共约6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经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叶挺、叶剑英主张起义军主动撤离广州,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

 

广州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按照总指挥部的指示撤往广州北部的花县。花县不仅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也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积淀。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就有“九湖自治会”“九湖自卫农团”和“花县共产农团”等进步组织;192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花县农民在九湖显承堂成立“花县农民协会”“花县农民自卫军”;1925年初,花县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为当时国内早期成立的三个农村党支部之一。由叶镛、袁裕、徐向前、唐维等率领的起义军于15日撤退至花县。随后,起义军击退花县反动民团1000余人的围攻,汇合花县农军,乘胜拔掉民团盘踞的石岩塘、水渭、仙阁三个反动据点。并与先期撤退到这里的由王侃予、宋湘涛、吴展率领的黄埔军校特务营余部汇合。

 

部队驻扎于当时的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和县府等地,临时指挥所设在县立高等小学里,也就是如今花都区花城村花城小学内的“福荫祠”。花县各地的农民武装及农会骨干得知消息后,纷纷会聚花城。不期而来的农民群众达数千人,大杀豪绅地主,自己动手没收土地,要求革命的士兵和他们一齐去打反动乡村,并带来物品热情慰问起义军。

 

12月16日,起义部队在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举行党的会议,讨论部队的整编及今后的行动问题。会议决定将起义部队和部分花县农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会议推选叶镛为师长,宋湘涛为副师长,袁裕为师参谋长,并计划前往韶关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会师。

 

12月17日午后,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操场上,起义部队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红四师成立大会。红四师成立后,一方面进行休整,等待与朱德部队联络的消息,另一方面协助花县县委开展各项工作。在红四师的支持下,县委成立了花县苏维埃政府。12月18日,由于联络朱德部队未果,给养困难,敌人的追兵很快赶到等情况,红四师决定前往海陆丰与彭湃的红二师会合。当晚,部队撤离花县,经从化向海陆丰进发。

 

红四师的成立,在我军创建初期有着重要意义。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四师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后,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与海丰县人民并肩作战,在海陆丰地区与反动派展开激烈的斗争,揭开巩固和发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新篇章。

 

红四师成立所在地——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在抗战期间毁于战火,被夷为平地。尽管现只留下其遗址残迹,但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会始终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


《南方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