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陈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陈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州实践与路径选择
2024-12-04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Plus  2024年8月24日  作者:陈峰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广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一系列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矢志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勇立潮头,书写新篇章。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如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同时,广州还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是生产力变革的重要体现。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等手段,推动汽车、电子、石化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广州积极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改革开放是广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广州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与港澳及国际社会的合作,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以南沙开发开放为重点,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政策落实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坚决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深化各领域体制改革,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形成与新型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活力机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基于当前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广州应继续沿着创新驱动、产业优化、改革开放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前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广州应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同时,推动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领域协同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广州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广州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和服务升级,吸引世界级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间的产业协作与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形成一个高度融合、相互支撑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广州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广州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州应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同时,建立和完善碳排发权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助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