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陈刚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陈刚:以一流营商环境支撑广州新型工业化建设
2024-10-31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日报  2024年10月18日  作者:陈刚   

 

10月15日是广州第四个“营商环境日”,也是广州明确提出“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目标后的首个营商环境日。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是稳定市场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也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是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内容就包括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广州如何“出实招”?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主题,实现新型工业化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广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指明了方向。营商环境建设不仅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广州新型工业化建设速度和效率,对早日实现先进制造业立市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州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一是建设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形成合理市场预期。健全完善政策制定机制,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严格落实政策制定评估论证、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等制度要求,杜绝政策“朝令夕改”现象的出现,提升企业经营预期,激发企业投资地方的积极性。赋予企业营商环境塑造的建议权与话语权,涉企政策出台前应当广泛听取相关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政策内容同当前经济发展和企业急需相契合。依规依法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并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为经营主体预留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监管执法,提升司法质效,推动政府治理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以良法善治保障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创新数字监管模式,持续完善政务服务机制,可借鉴浙江打造“浙里办”“浙政钉”的成功经验,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办事数据、办事材料全市共享。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台,一口收件,由政务中台“智能路由”到相应的部门审批系统,实现“全域无差别收件”。开发智能监管应用,利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创新非现场监管,对一些重点监管领域推出智能监管应用,以机防代替人防,减少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建立面向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清单式容错免责、减责机制,推动创新与规范发展。

 

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产业基础发展,提高财政资金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乘数效应。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入对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市交通互联互通,完善接驳换乘、优化人员流线、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出行便利度和满意度。打造家园式便民服务中心,依托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更多开放式便民服务空间,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创造宜居美好生活、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力度,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行政监管、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保护。

 

四是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构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收益分配机制,向具备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事业单位等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本文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市委市政府重大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研究(课题编号:2024GZZD3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刚)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