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姚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副研究员

侯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侯颖 姚阳:南沙打造“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赋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走出去”
2024-06-2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4年6月26日  作者:侯颖 姚阳  


广州市南沙区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以下简称“走出去”基地)、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建议南沙构筑政务服务、风险预防、企业抱团、融资支持“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实现企业出海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同时,推动融资量增、价降、面扩,赋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能力“走出去”。


一、南沙建设 “走出去”基地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统筹应对外部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打造“走出去”基地,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和监管,帮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统筹应对跨境投资合作新挑战。


二是有利于推动整合服务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深刻演变,中国企业面对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对国内各类机构的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大湾区打造走出去“走出去”基地,有利于深度整合境内外服务资源,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中国企业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三是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大湾区打造走出去“走出去”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加强香港、澳门在国家扩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港澳国际化服务资源与内地企业涉外服务需求对接,推动粤港澳三地凝心聚力、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二、南沙建设“走出去”基地已取得的成就


一是南沙初步建设了专业服务集聚区,结合“走出去”企业需求以及现有资源基础,先行设置政策咨询、法律和保险、金融财税、安全风险防范等四大专业服务功能区块。


二是“走出去”基地建立了一套省、市、区协调机制。该机制由广东省发改委牵头,联合外事、司法、财政、商务、市场监管、税务、外管、工商联、贸促会等十几家省有关部门以及广州市,并组建了省市联合工作专班。


三是“走出去”基地初步构建了集政务审批、投资促进、信息共享、商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三、未来发展建议


政府的有效政策支持和解决好风险、融资问题是“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保证。未来南沙可从四方面打造助力企业“走出去”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风险预防、金融、产业等资源要素交汇融合,解决企业“走出去”经营和融资需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政府职能部门:主导提供政务服务,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一是依托自身中立地位,搭建综合服务体系与政银企、政保企合作平台。“走出去”基地要以世界眼光、国家高度规划其高水平定位和长远发展、并完成广东省的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资源和国家发改委的支持,提升综合服务基地的层级。可借助当前的大模型技术,训练并推出适合“走出去”企业模拟演练相关场景的应用,为企业的准备工作提效降本,从而方便对接、利用国家和各地资源,并实现“走出去”基地的造血能力。


二是推动建立企业“在地监管+离岸运营”的南沙模式。便于“走出去”基地对“走出去”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建立“在地监管+离岸运营”的南沙模式。对于“走出去”企业在南沙设立的国际总部或运营中心,在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接香港高标准投资规则,对企业账户开立、申请境外直接投资(ODI)、投资核查及监管等程序,在税收优惠、资金跨境、备案等方面享受的政策待遇,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施基本等同香港的标准与要求,营造“港式”对外投资制度环境,提升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专业服务机构:发挥港澳资源优势,整合各方面专业服务资源,针对各类风险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是引入国际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税收优惠、场地配套等措施鼓励香港的法律、会计、保险等专业机构在南沙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通过实施更为便利化的大湾区内跨境执业安排,扩大专业人才执业范围,为来自香港商业仲裁及诉讼律师、核数师等专业人才,提供开展相关业务的便利。


二是成立“走出去”服务联盟。“走出去”企业特别是落地不同国别的需求与各类服务主体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匹配效率问题,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技术推动供给和需求之间精准对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方协调水平的提升,并保障专业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等权益。


三是推动跨区域联合监管。在“走出去”基地内搭建跨境监管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与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协会、相关国际组织的沟通联系,助推企业的合规建设。


企业市场化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运营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发展。


一是打造企业跨境数字化平台。打造围绕产业链链主并覆盖上链企业的出海企业跨境数字化平台,由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商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综合服务商提供行业AI和“产业大脑”(包括数据资产)等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集成支持,实现企业提升及整条价值链的重构。通过数字化服务,实现产业升级改造和获取连续性数据,支撑相关金融服务,并利用大数据加强对企业投资经营行为的科学监管,防范经营不善导致的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二是要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保障企业依托产业链组团落地“一带一路”国家。通过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如“走出去”企业抱团入驻央国企在海外经营的产业园区,在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多边协调机制化解外部系统风险,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走出去”,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包容性发展,反制美西方“脱钩”“断链”、贸易战等霸权行为。


三是依托综合服务产业园深化跨境投融资合作。南沙区已发布南沙总部政策2.0版,吸引上市公司到南沙设立总部。设立综合服务产业园,可推动相关企业、机构、项目相对集中布局,包括集中设立企业的国际项目总部(运营中心),以便于投资机构基于跨境投资数字化平台,协同入驻专业服务机构对入园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并获得高水平服务,实现企业在南沙不跨境即可便利获得与国际投资方的专业对接。


金融服务:以深化产业与信用信息共享和数字技术应用,搭建投融资合作机制。


一是产业基金等出海投融资资金池。随着内地更加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内地依法依规展业,符合条件的港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可在内地发行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南沙可设立企业“走出去”投融资资金池,汇聚来自政府、投融资机构、大型国企、跨国公司等的投资基金,作为产业投资母基金平台和“走出去”服务联盟的配套支持,积极引入驻足香港融资渠道的外资,赋能“走出去”产业链。


二是出口信贷及海外投资等保险服务。整合保险机构以及担保机构资源,从而便于企业获取海外投资所需要的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服务,以及外经贸担保、对外承包工程保函担保等担保服务,保障中资建设和出口方收款安全、防范海外政治性和政策性风险;保障企业境外资产权益安全,助力建立和深化境外的本土产销网络;探索为出海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和风险保障。


三是探索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通过供应链协作、融资及资金流转涉及各方的高效协同,实现全链条数据可视。突破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贷、仓单贷等传统模式,探索建立以大数据模型为支撑的数字赋能新模式,整合产业链上真实交易项下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释放、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向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普惠金融服务。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