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陈贵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陈贵明:双清楼往事
2023-09-26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南方日报  2023年9月25日  作者:陈贵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挖掘中共三大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广州市社科院历史所的专家用心讲好广州红色故事,撰写系列生动展现革命先辈理想信念、奋斗激情和牺牲精神的红色历史故事,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汲取智慧力量,凝聚前进动力。

 

下文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贵明撰写: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开启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双清楼是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故居,见证了中共三大期间共产党人在广州开展统战工作的光辉历史,也见证了这对革命伉俪在推动国共合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1897年10月底,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广州结婚,暂住哥哥廖凤舒在南华西路的两层小楼。为了躲避干扰,夫妇二人搬到楼顶平台自搭的一间小屋居住。他们在此读书学习,谈论国事,感情笃深。一次恰逢中秋,皓月当空,何香凝触景生情,欣然命笔“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后将其搭建的小屋命名为“双清楼”,自称“双清楼主”。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幸福时光。之后,无论搬到何处,何香凝都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双清楼”。“双清”雅号成为廖仲恺、何香凝的专有名词。1923年2月,廖仲恺、何香凝随孙中山由沪返穗,重建广东革命政府。他们在广州东山百子路12号建造了一座连排的双层小楼,仍取名“双清楼”。从1923年至1925年,他们全家都在百子路双清楼安居。1938年底日军入侵广州时双清楼被炸毁,此前该楼由廖承志借与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使用。1923年,廖仲恺回到广州后,先后担任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和广东省长,承担起促进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重任,不辞劳苦,事必躬亲。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的著名活动家和国际友人,常到双清楼与廖氏夫妇共商要事。中共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徐梅坤等人先后前往双清楼,与之恳谈国共合作事宜。周恩来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也常出入双清楼,与廖仲恺商议黄埔军校的工作。有时,他们还从双清楼出发,一同驱车到黄埔军校上班。

 

廖仲恺和何香凝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执行者和实践家。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廖仲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除继续担任广东省省长和财政部长外,先后兼任国民党工人部部长、国民党农民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要职;何香凝则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兼管广东省妇运工作。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的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并公开化。廖仲恺殚精竭虑排除干扰,推行统一广东财政政策,把财政收归政府。这些举措触犯了国民党右派、军阀、政客和帝国主义的利益,中外反动势力无不将他视为眼中钉,均欲除之而后快。

 

廖仲恺遇害前,社会上已有谋划暗杀的传言,但他无所畏惧,平静地回答:“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这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枪杀。廖仲恺的遇害使何香凝痛失革命伴侣和战友。但是她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革命信仰,毕生秉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廖仲恺的未竟之志。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