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江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南方Plus 2023年7月28日 作者:欧江波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有发达的传统商贸业和浓厚的商业文化,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大湾区规划、“老城市新活力”方案、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南沙自贸片区建设等带来一系列政策利好,为广州商贸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广州商圈规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广州商圈规划有利于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广州商圈规划,既是面对巨大机遇的应有之举和行动方案,又能为广州商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具体指引和强大动力,推动商贸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加快国际消费中心的建设。
广州商圈规划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七成,而广义的商贸业在服务业中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贸业发展是广州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抓手。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其他重要城市相比,广州最大的特征是市场化,发达而便捷的商贸业不仅是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更是“千年商都”的本底和灵魂。通过实施商圈规划,促进商贸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夯实广州的综合城市功能,提高广州在华南、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广州商圈规划具备三大基本功能
商圈规划的作用和功能是系统的、全面的、多维度的。笔者认为,如下三个方面应该是广州商圈规划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一是引导政府。广州商圈规划的颁布实施,将促进市、区、街道(镇)三级政府以及发改、规划、建设、产业、招商等诸多政府部门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在发展策略、空间规划、配套建设、交通网络、招商引资、综合服务等方面,能自觉按照商圈发展要求去推进相关工作,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引导市场主体。商圈的市场主体包括房屋或场地所有者、商店商场经营者、相关专业服务提供者等。商圈规划将给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明确信号,引导他们根据不同商圈的定位、特征和发展趋势去做出理性安排,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商圈整体效率。
三是引导消费者。商圈具有空间相对集聚、商品或服务多样、消费环境良好、消费效率较高等特点,能给消费者更全面、更舒心、更满意的消费体验,有利于持续吸引消费者,形成更大的商圈规模和品牌。
广州商圈发展须高度重视三大结合
在广州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广州商圈规划的实施、商圈和商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如下三大结合。
一要与空间优化相结合。商圈首先体现在商贸经营活动在空间的集聚,目前全市规划的33个重点商圈,大部分空间范围基本清晰,但也有小部分待进一步明确。重点商贸载体、配套基础设施以及交通、通信、物流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对商圈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大力推进。特别是广州正在重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如何利用好这一重大机遇来促进商圈的空间优化,值得各级政府和业界认真思考。
二要与人口变动相结合。2001—2010年、2011—2020年这两个十年,广州常住人口分别增长30%和50%左右,2000年以来全市每年交易的一手住房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10万个单元左右,表明最近的二十多年,广州人口增长迅速,新广州人、新社区成为重要景观。随着全国人口增长放缓,未来广州人口增速很可能会同步放缓,但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在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90后、00后这些所谓的“新人类”正在成为消费主体,带来全新的消费倾向和特征。人口数量、结构以及相应社区的巨大变化,对商圈和商贸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动适应对接无疑是理性选择。
三要与商贸业升级相结合。在城市经济、空间、人口、技术以及治理方式都在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商贸业呈现快速转型升级的态势,传统产业和业态逐步式微,新产业新业态迅速成长。当前商圈产业和业态呈现如下几种典型的转型趋势:一是由购物式消费为主向购物式与体验式消费并重转型;二是由商业为主向商业—商务—旅游—文化娱乐等并重转型;三是由传统的线下消费为主向线下与线上消费并重转型,网红经济成为标配。广州商圈的策划者和建设者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永立潮头、创造辉煌。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欧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