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罗谷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罗谷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要强调加快网络强国建设?
2023-08-02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上观新闻  2023年7月18日  作者:罗谷松


网络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并对网信工作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网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网络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网络空间映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一)网络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网络现代化治理被世界主要国家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数字化延伸,可以通过网络特有的方式有效承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作为辅助手段可以高效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过程,不能绕开也无法绕开网络建设,网络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网络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从国际环境看,网络信息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从国内格局看,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发生了历史性交汇,数字化变革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信息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既要把准方向、把握机遇,又要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来看,网络化、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网络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三)网络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从建设愿景看,网络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都是以人民为中心,都是为了惠及全体人民。建成网络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网络空间的外化体现。从建设内容看,网络强国建设要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方式。

 

网络强国的建设愿景、建设内容关乎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体现,网络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包括网络强国在内的全方位现代化,网络强国是托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底座。

 

二、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一)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要确保网络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将会面临海量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杂的网络内容监管、复杂的网络安全防护,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既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解决网络现代化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更要坚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向着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信息经济、保障网络安全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

 

网络强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不仅要通过推广信息化、发展数字经济等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还要维护网络安全、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形成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良好环境。

 

要把信息化、数字化与中国特色产业体系、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向人民期待和需求,确保各项惠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网民群体通过互联网生产、发布、传递和获取信息,在互联网上形成信息传播的大平台,如不加以规范与引导,极易成为少部分怀有不良用心之人误导网民、制造混乱的工具。

 

网络强国建设要坚持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理念,以网络为载体,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动员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做到网上网下一致,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空间这个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

 

(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渗透,传统的生产模式正朝着网络化、协同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基于信息化技术融合诞生的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产业组织形态,具有“去物质化”“轻资产”等特点,极大地降低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消耗与能源消耗,有效促进绿色化发展。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必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前提。运用网络技术对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功能,降低创新成本、贸易成本和消费成本。通过优化布局,降低火电等高能耗消费,加快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融通和共享,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绿色化发展。

 

(五)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网络强国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交流、共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价值选择。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要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建设网络强国要以“四性”为指引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性为指引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前进方向,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在网络强国建设道路上,必须确保建设内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党管互联网,才能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空间治理格局,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网络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为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实质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把握好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为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在网络强国建设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网信为民,坚持网络现代化建设为人民、靠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通过加快信息化普及来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和新需求,解决一系列的网络信息化发展问题,在建设中让全体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为指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全球责任上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包容性,要求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携手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