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胡晓群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胡晓群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胡晓群:高质量实施“百千万工程”,探索协调发展新格局
2023-07-07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作者:胡晓群 2023年7月7日  南方Plus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宏观视角看,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从中观角度看,结构均衡是达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实现广州全域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广州乡村地区土地、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现代要素回报率稳步提升,以及达成城乡结构协调和区域协调,势必成为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推进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与乡村从来就是互利、互融的有机整体。新时期,广州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引致现代化要素向乡村地区有序聚集,让广州乡村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实现广州乡村产业创新和治理创新,对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基础性价值。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广州样本的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广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乡村创新活力和内生能力,稳步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为大湾区和广东省积极探索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是广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积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广州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重要使命。

 

有理由相信,广州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实施“百千万工程”,必然对城市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一方面,将有效拓展城市空间,有效消解城市发展的瓶颈约束;另一方面,将有效提升城乡居民福祉,引致现代要素聚集,提升乡村发展内生能力,加快形成广州开放乡村和活力乡村发展新格局。

 

新的历史时期,广州需要在科学谋划自身定位基础上,通过高质量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构建新时期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广州是中国现代水产业、观赏鱼、荔枝和花卉小盆栽等产业的重要中心。新时期要积极发挥资源禀赋基础,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持续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特别是,要以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和高效发展为核心,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投入品和新型农机等农业装备业。同时,积极发掘现代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分类实施,全面抓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把白云、花都、增城、从化打造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把黄埔、番禺、南沙打造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把越秀、荔湾、海珠、天河打造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积极做强镇域产业,持续强化镇域范围经济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建设一批全国全省经济强镇。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发展能力提升,深入总结花都区瑞岭村家庭经营、生产服务、能力提升为特点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经验,积极向全市重点乡村进行辅导。

 

三是改革赋能,变瓶颈约束为潜力优势。广州是超大城市,面临突出的土地资源约束。要通过改革赋能,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城市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强化科技创新,带动广州乡村商业模式创新和治理创新,变瓶颈约束为潜力优势。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城乡产业融合用地、返乡重点群体金融创新支持等领域的改革力度,通过改革赋能广州乡村发展。

 

四是能力提升,企划重点群体创业支持。乡村未来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靠创新人才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围绕农村劳动力重点群体,重点培育一批返乡创业、扎根北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创业青年。加快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让广州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开启新时代广州城市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晓群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