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南方日报数字报 2022年9月27日 作者:杨再高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追求人民生活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继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一、理论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就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索,从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到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四个现代化”,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战略步骤,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找到一条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时俱进提出分“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系统勾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性质,丰富和完善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从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工业化为重心、“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小康社会为重心、“三步走”的基本现代化,再到新时代以美好生活为重心、新“三步走”的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等,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日益丰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及人类文明新形态,更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实践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下,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人民生活从贫困到解决温饱、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现代化水平提升,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科技现代化取得突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2位,高新技术与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走在全球前列。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市场主体达1.6亿户,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成覆盖全部14.1亿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等取得新成就,等等。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及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新征程。
三、奋进新征程中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既有最高目标,也有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五千年中华文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大规模市场、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等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高水平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固科技自立自强、安全发展、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等领域底板,补齐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短板,促进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9/27/content_1003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