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广东青运故事 | 华南革命的堡垒中山大学
广州日报 2022年7月20日 作者:杨永炎
中山大学正门(来源:《钟灵毓秀》)
1947年5月31日清晨8时,细雨纷纷,微风中带有一丝丝冷冽。中山大学校园内的孙中山铜像前,聚集了2000多人。站在最前排的一名学生高声说道:“我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暴风雨的来临,为了反对内战,要求和平,为了反对饥饿,要求温饱,为了反对压迫,要求民主,我们接受任何的牺牲。”原来是中大学生为了声援5月20日在南京发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而举行的集会。
学生们的行动坚定有序。他们乘坐卡车或步行,向市区开进。两小时后,他们抵达位于市中心的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等待他们的中大和附中的师生汇合。他们重整队伍,由女学生高举“国立中山大学学生挽救教育危机、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的巨幅横额,开始示威游行。这次声势浩大的学生示威游行,史称“五卅一”运动。
师生们沿永安路、高第街、维新路、一德路行进,手举各式宣传标语和漫画,高喊“反对内战!反对饥饿!”“反对征兵征粮!要求民主自由!”等口号,游行队伍气势如虹,呼声响彻云霄。当队伍行至长堤大马路,遭到一帮暴徒袭击。队伍被冲散,学生被打伤,鲜血流满地。师生们并没有胆怯退缩,高呼:“我们要反攻!”他们操起路旁的扁担和木棍击溃暴徒。游行队伍在海珠路口再次遇袭,师生们英勇地击退暴徒。为保学生安全,游行提前结束。
当晚,广州当局出动大批军警,闯入中山大学逮捕参与游行的师生数十人,并查封《每日论坛报》报社。暴行震惊羊城!社会各界正义人士积极伸出援手,被捕师生最终获释。
“五卅一”运动吹响了广州这座华南革命堡垒的冲锋号!它是广东青年运动的重要转折点,是广东“第二条战线”的新起点。
(作者:杨永炎,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887387#/detail/1887387?site4&columnID=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