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覃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覃剑: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实现新发展
2022-06-20  来源:今日头条

广州日报  2022年6月15日  作者:覃剑


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实现新发展□ 覃剑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已成为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广州应充分发挥城市能级优势,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对接、主动服务重点区域发展,在推动全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体现责任担当。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趋势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区域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继提出并实施,意味着我国正式迈入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正呈现出三大明显特征:一是层次分明、有机联系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总体开发建设呈现出“点—圈—带—面”多层次交错纵横的分布格局。二是各有特色、梯次推进的精细化区域发展政策导向加快形成,主要包括:针对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生态文明试验区、临空经济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功能区形成的战略试验区发展政策;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形成的战略引领区发展政策;针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形成的战略支撑区发展政策。三是统筹兼顾、多方联动的精准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更加健全。


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广州应牢牢把握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优势,根据战略试验区、战略引领区、战略支撑区的基础条件、定位目标与广州的优势短板,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分类细化对接服务各类型区域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对接服务深圳、浦东、雄安等战略试验区,重点是强化与对象区域制度创新成果的共创共享,加快复制吸收战略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和先进领先做法,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提升自身体制机制创新活力。同时,围绕战略试验区的定位目标和重点任务之所需,发挥广州之所能强化对其支持和支撑力度。对接服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战略引领区,重点是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的合作,共同引领提升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嵌入区域协同网络体系当中,突出与各类城市合作重点与特色,共同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对接服务战略支撑区,重点是发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门户性城市优势,助力战略支撑区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和战略投资者,促进战略支撑区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充分发挥战略支撑区市场规模大、资源能源丰富等优势,助力广州产业链供应链和资源能源安全稳定。对接服务战略发展带,重点是以广州为核心支点着力打造高铁带和西江带相互交织的水陆两条轴线,增强广州在我国陆海统筹战略大局中枢纽地位,联动贯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核心地带,引领并融入我国战略发展带的构建。


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围绕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广州应以功能对接、市场对接、交通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为突破口,以完善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为抓手,畅通与各类区域商品、要素和服务的循环流转网络,持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承载能力与辐射带动能级,努力打造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和引领者。


提升响应速度。充分发挥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层次紧密衔接的区域轨道体系、深度互联的干线公路体系,形成快速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功能区的1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为骨干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陆路大通道,形成通达中心城市3小时交通圈。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枢纽、建设大口岸、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加快构建链接国际国内的物流大枢纽,为我国其他城市、区域与世界各地交流交往与要素流转提供链接。



共建战略轴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优势,全力推动建设并深度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增强与东部沿海重要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合作,提升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成渝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联系能力,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战略支点。依托高速铁路串联作用,谋划建设西南、华中、沿海高铁经济带,打造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联动发展新廊道。推进与东江、西江以及北部湾、海南等地区航运运输与服务整合对接,强化与运河沿线港口地区合作并联通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打造联动珠江、西江、长江的流域经济带。


联动战略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试验区、国家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制度创新和开放灵活优势,强化其与战略试验区以及战略引领区与战略支撑区中特殊功能区的合作互动,引领广州与重点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以商贸平台、金融平台、创新平台为重点,强化广交会、期交所、超算中心、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对区域的联通服务能力,推动广州与重点区域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面向粤东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区,拓展广州城市空间,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加强地方立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政府间及相关机构间定期会晤与互访互学交流,分阶段、分梯次、分类别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动加强与各区域相关规划和政策制度的衔接。创新政策、金融、人才等支持模式,探索设立广州对接服务区域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广州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过程中关键领域、重点平台、重大项目的建设。依托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鼓励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广州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跟踪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员;本文为2022年度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广州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