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伍庆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伍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发挥更加关键作用
2022-03-01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发挥更加关键作用


南方日报  作者:伍庆  2022年2月25日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加快国际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广州扎实推进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使命。


广州国际化水平稳中趋优


近年来广州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城市国际化水平稳中趋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一是国际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航空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建成投入使用,三期工程正式开工,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问鼎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力推进,南沙港铁路正式建成,海铁联运物流枢纽地位充分显现,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上升到世界第四、第五位,位列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全球第13位。


二是国际商贸中心功能优化提升。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825.9亿元,同比增长13.5%,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规模优势持续领跑全国。


三是国际资源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的广州样本,入选全国营商环境试点城市,所有18项指标连续两年获评标杆,4条创新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创新举措。制度优势使广州备受外资青睐,2021年新设外资企业4048家,同比增长50.2%,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对外投资步伐稳健,2021年对外直接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5%,“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四是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国际友好伙伴关系拓展成效凸显,与66个国家的10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实现友城“百城计划”目标,驻穗总领馆总数达到66家。2020年成功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承办2021年全球市长论坛暨世界大都市协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及第五届“广州奖”,进一步引领国内外城市参与和推动全球城市治理创新,城市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五是国际城市排名稳步上升。广州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的排名中一直呈上升态势。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广州位列全球第32位,被认为是全球性专业金融中心的首位城市、第七大全球最具声誉优势的金融中心。广州稳居世界主要城市排名前列,代表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


为全省打造新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在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度联动,广州要加快国际化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健全更加开放的制度保障。完善城市国际化制度设计是实现高水平开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优化对外工作制度顶层设计,完善城市国际化工作机制,组建城市国际化转型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各界智慧形成国际化转型合力。继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构建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国际化投融资、贸易结算、商事仲裁机制建设,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构建全市统一、协调高效、上下联动的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机制,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二是构筑更加坚实的平台载体。做强做大开放型经济载体,增强城市国际化综合竞争力。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争取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及品类扩充,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释放国际商贸优势带动城市国际化的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引领带动作用,推进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创建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推动科创金融试验区落地,打造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


三是擦亮更加精彩的活动品牌。增强对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服务保障能力和参与水平,主动链接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高端平台,争取承办国家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发掘中国与世界友好合作交流的新维度、新领域。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交往平台,持续办好“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全球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等高端论坛。支持广交会、金交会、广博会、海交会等品牌会展优化提升,推动海丝博览会升格,擦亮会展之都品牌。提升“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广州文化周”“丝路花语”等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力,积极承办更多重大体育赛事,在旅游、教育、学术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合作活动,向世界讲好精彩的“广州故事”。


四是联动更加广泛的伙伴网络。充分发挥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作用,强化与联合国专门机构交流,创新世界大都市协会亚太区办公室运作模式,加强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倡导国际地区可持续发展理事会、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等重点领域国际组织的合作,努力提升我国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持续放大“广州奖”系列活动影响力,定期举办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研讨班,引领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经验共享。推进国际友城“百城+”计划,巩固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友好港口、友好城区、友好单位“四位一体”友好关系网络。


五是营造更加友好的服务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管理国际化水平,提高教育、医疗、财税、法律以及生活相关等涉外服务质量。推进国际化街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涉外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营造和谐宜居的“类海外”环境。优化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完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系统,持续加强广州多语种服务平台运营,提升市民涉外交往能力和国际化人文素养。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2/25/content_1000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