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曾德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理论文章 Home / 智库成果
曾德雄:"十四五"时期广州如何建设文化强市
2021-02-03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十四五"时期广州如何建设文化强市

广州日报 A9 理论周刊 |2021-02-01

曾德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期,广州文化强市建设即将迎来未来5年至15年的发展新格局。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日前全文公布,提出"着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总体目标,并分别就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培育四大领域作出具体部署,描绘出文化强市的四大"路线图"。


  "文化强市"建设具备良好基础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发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文化建设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广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法规、规章、政策指引等,为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打下坚实的法治化基础。二是岭南文化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江两岸三带""城市传统中轴线""城市新中轴线"建设效果显着,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荔枝湾涌景观带等文化景观建设不断完善。花城广场、广州新图书馆、海心沙、广州大剧院等建筑集群的岭南文化内涵不断充实,形成了若干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群。三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非遗保护也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如,红色文化体系化建设初见成效。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正式开放,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2019年底,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1515.78平方米。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领跑全国,全市共建成通借通还图书馆(分馆)246个、通借通还服务网点433个、服务网点1566个。此外,广州还进一步推动市属博物馆、纪念馆的内外部环境、设施条件、展陈水平等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广州文化强市建设路径建议


  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探索完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和效能提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效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打造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二要提升文化资源的整体形象,为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包括构建岭南文化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推动商贸文化资源整体开发、提升城市文化名片的影响力、整合广州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必须积极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枢纽城市的文化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合作交流水平。


  三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政策体系,在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等方面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做好统筹工作,加强资金保障,搭建人才梯队,完善落实机制,通过精心组织全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十四五"文化事业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各方参与的新时期广州文化发展新格局。此外,应结合文化领域发展实际需要,进一步创新文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广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城市形象推广、文化产品创意创新、文化市场开发等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债券市场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创新承保方式,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合文旅行业新需求的保险产品。通过创新制度建设,加大文化投资,吸引社会资本,落实税收优惠等系列措施,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