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加大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广州日报 A12 | 理论周刊·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2020-03-11
面对来势汹汹传染力极强的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以其不怕传染和避免人与人接触的特性,已经被应用在此次战“疫”一线中。然而随着返程复工高峰的到来,这场战“疫”形势仍然严峻,还需继续加大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补充医疗和防护人员的不足,减少传染的概率。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机器人在医院内的诊疗应用。一是加强传输机器人的应用。给新冠肺炎患者运送三餐、药品、化验单、影像单、医用设备和医疗废物是一项极其容易感染的工作,使用无人驾驶的机器人可以降低隔离区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如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在此次疫情中已开始广泛应用传输机器人。二是加强清洁消毒机器人的应用。清洁消毒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自主移动,高效、精准地深入疫情严重区域进行无死角清洁消毒防疫,减少清洁消毒人员感染的可能性。三是加强导诊机器人的应用。导诊机器人可以在人流最密集的门诊大厅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基本指引,包括挂号、取药指路和防疫科普知识,尽量减少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四是加强诊断机器人的应用。诊断机器人可以根据医护人员发起的需求,到达指定位置或者病床进行问诊,包括查体温、看舌苔情况,1台机器人能够帮助40多位患者进行远程诊断服务,会把所有自动问诊、远程诊疗情况转成文字记录,借助语义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问诊经验的数字化,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可能性。据悉诊断机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已经启动。五是加强心理治疗机器人的应用。心理治疗机器人有聊天、娱乐等功能,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传染医护人员的可能性。心理治疗机器人已经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六是加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手术机器人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医生在隔离窗外操作。这一技术已经在美国得到应用,治愈了该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其次,加大机器人在医院外的辅助应用。一是扩大测温巡逻宣传机器人应用。测温巡逻宣传机器人可以在红外线5米以内一次性测量10个人的体温,误差在0.5℃以内,并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还可以不停地喊话,现已被应用到机场、车站、广场、医院、机关单位和重点卡口路段等人口密集场所。随着复工复产返工潮的到来,测温巡逻宣传机器人将大有作为。二是扩大政务联络机器人应用。政务联络机器人包括疫情防控联络和疫情问答两大功能。社区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外来人员的登记与排查工作量巨大,社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机器人疫情防控联络服务可以通过智能外呼服务对海量的居民拨打电话,以跟踪和检测重点人员。另外,政务联络机器人还可以为老百姓提供疫情百科问答服务,疫情问答服务机器人也已经在湖南省政府得到应用。三是扩大自动配送机器人应用。面对收治病人的医院和封闭小区,自动配送机器人可以避免快递员与人直接接触和传染。此次疫情促使电商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生鲜电商,自动配送机器人具有广阔的配送市场。四是扩大消毒机器人(无人机)应用。复工复产阶段,公共区域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消毒,如商场、工业园区和广场,消毒机器人(无人机)可以实现高效率、全覆盖和立体化杀灭病毒,并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总的说来,此次疫情给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实战和实验场地,极大地促进了机器人在医疗诊疗和管理中的应用,检验了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显示了机器人在防疫中的重要性、优势和未来广阔的前景。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