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广州学习平台2020-03-10 作者:庄德栋
2019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是201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这主要是得益于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5%)的大幅度增长。但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短期内广州整体投资增速会出现一定幅度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会承受一定压力,民间投资与工业投资形势会出现暂短下滑,但不会形成趋势性局面,广州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为应对疫情,广州要促进投资稳定经济发展,重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着力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影响,重点推进一批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综合交通、水利项目,特别加强对民政、医疗卫生等一批与疫情相关的项目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发行防控疫情专项政府债券,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投资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补齐疫情防控的短板和不足,找准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不足,以项目建设补短板、稳增长、促升级;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推行经济负面清单,精减行政审批,促进公平竞争,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使用效率,增强广州经济发展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重点增强民企投资信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励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指导企业和职工通过协商,采取调整薪酬、缩短工时、轮岗轮休等方式来稳定岗位;及时落实信贷支持、减税降费等政策,切实帮扶民营企业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积极向民企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对部分民企主导的重大项目,在审批流程上尝试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广州民间投资促进委员会”,制定振兴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切实消除民营资本进入的隐性壁垒。
三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吸引外资新优势。建立健全重点外资大项目联系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争取一批战略前沿技术新项目签约落地;扎实推进3.0版营商环境改革,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利用外资新优势。
四是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是“战”疫稳增长重要抓手。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投资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稳定经济运行做出积极贡献;加快推进已列入国家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工程包项目投资建设;建立投融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多部门并联审批;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促进相关部门的横向联通,促进中央、省与我市纵向贯通,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更多市场化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推动国有、内资民间、外资等多种投资主体都充分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活动中来。
五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以特色新型工业发展带动投资。这次疫情可能对广州制造业产生一定影响,但生命科学、大数据等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要切实促进集成电路、高端医疗、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产业投资;进一步推动广州数字产业链向中高端延展,把疫情压力转为动力,扩大5G与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等领域投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切实的支撑,加速企业进行自动化与无人化生产改造;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和集聚区建设;投资发展创新型工业园,加快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生产中心、高技术中心等工业科技孵化基地;加快城区工业有序转移,建设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等。
六是以投资促进商贸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商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减轻商贸流通企业税费和租金负担,加大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服务,及时梳理收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传统零售企业提升网络营销能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城市供应链、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城乡高效配送、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网络消费潜力;强化对第三产业投资和政策支持,强化投资支持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增强内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继续推动南沙自贸区创新发展,以投资支持其逐步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投资+电子商务,强化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以投资支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以投资创新支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3731151236550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