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会议报道 Home / 新闻中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实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11-20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实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八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中特中心)承办。会上,来自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探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向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为广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智慧、贡献力量。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成华主持会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白国强作《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探索》的主旨发言。在发言中,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所2025年度重大课题的研究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应从国家顶层设计—广州历史方位—广州内涵解析的逻辑展开,从中国式现代化最高顶层设计切入,结合广州现实条件与历史积淀,系统阐释其内涵与实践路径。面对新征程,广州将以过往发展为支撑,聚焦产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核心领域,突破现存瓶颈,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标杆城市。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余甫功作《牢牢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向》的报告。他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论述,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一是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技术变革引领产业范式跃迁。二是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破解产业升级痛点的根本途径。三是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新生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山作《经济大市挑大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实现路径》的报告。他认为,广东广州提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再造一个新广州。”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目标,广州要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可以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以产业关联带动全方位投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增量投资。三是以人力资本带动资金循环增效。四是实现全球化融资与融智齐头并进。五是以资本金带动信用融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特聘专家、二级教授李仁武作《现代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文化考量与品质提升》的报告。他认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需要深刻领会“城市内涵式发展”所蕴含的文化要义,强化在该视域下自觉推动城市现代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使命担当。一要把握现代城市取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规律。二要注重文化展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品质提升。三要以文赋能推动现代城市的内涵式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袁瑾作《全球城市与地方精神——当代广州城市形象的内涵式建设》的报告。她认为,创意城市发展的核心是文化。当代及未来城市形象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传播,构建自身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形象是城市竞争的关键。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记忆场所,蕴含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延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遗产活化的关键在于场所精神的延续。除了保护建筑物质实体,还要关注建筑的文化意义和内涵,唤醒被遗忘的历史记忆。在全球城市发展浪潮中,探寻具有地方精神的叙事美学既是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核心要义。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杨姝琴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产业路径探索》的报告。她在深入分析广州产业发展历程、资源依赖和路径选择以及广州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广州推进“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特色导向+动态协同”的政策体系;二是推动政策工具创新,打造“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全周期模式;三是优化财政投入方式,构建“无偿+有偿+金融”组合拳;四是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形成“跟踪-评估-优化”的管理闭环。


周成华副院长在会议小结中表示,本次会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广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院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的发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结合广州实际,兼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内涵与创新探索”课题成果的研讨论证,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内涵式建设、广州城市形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年度重大课题成果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为课题组进一步完善课题成果提供了有益参考。


(供稿:马克思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