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新闻中心
调研活动 Home / 新闻中心
城市治理研究所课题组赴白云区石门街道开展调研
2025-05-13  来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为深入推进广州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相关课题研究,4月2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所长杜家元带领课题组前往白云区人民政府石门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石门街道”)开展调研,城市治理所副所长赵竹茵、孙占卿,科研人员彭林、胡彦涛和陆闯参加了本次调研。

 

石门街道位于白云区西部,是广佛同城化的“桥头堡”,辖内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4.3万人,具有外来务工人员多、老年人口多、低收入群体多的人口特点,基层治理任务艰巨且复杂。

 

座谈会上,课题组从石门街道与会同志的分享中深入了解到石门街道近年来基层治理思路和举措成效。一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石门街道紧扣织密织牢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街党工委—城中村党组织—经济社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六级基层组织架构,推动各类组织资源和服务资源下沉,形成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治理基层党建格局。通过完善街道“大党工委”机制、建立城中村大党委、密织社区党建网格等举措,实现城中村治理全面覆盖。二是提升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石门街道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路线,如“龙船基地—石台党建公园-农耕文化体验谷”“朝阳党建公园—廉洁文化公园”等,同时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优化完善社会民政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市民服务智能化。石门街道打好“楼栋长+电子门禁+联网视频”组合拳,实现对出租屋的精细化管理,同时立足“五口”织密城中村视频天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四是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石门街道以“五社联动”激发治理活力,通过“联社为主体、社区为先锋、社工为支撑、社会资源为补充、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的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创新托育服务模式与儿童健康干预体系,优化“15分钟生活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广“健康白云”小程序,实现线上预约等功能,增强居民健康服务体验。五是提升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水平。石门街道做实“人屋”信息,为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人防技防结合,狠抓消防隐患综合整治,联动协同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质增效,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流动人员归属感和幸福感。六是推进基层减负,提高工作效率。石门街道印发相关通知,严控会议数量和规模,加强公文管理,规范网络工作群,倡导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街道纪检办强化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精简会议文件、优化考核等方式,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工作。

 

在交流讨论环节,课题组与石门街道与会同志就当前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为石门街道下一步的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针对性建议。石门街道目前正处于传统农村模式向城市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劳资领域纠纷频发、人口结构快速变化、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挑战。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强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出租屋精细化管理、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等工作,努力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化、精准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次调研在为课题组提供了不少新的基层治理经验的同时,也为推动石门街道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供稿:城市治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