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广州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课题,挖掘街镇治理特色与挑战,4月29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所长杜家元率课题组前往荔湾区西村街道调研座谈。本次调研聚焦西村街道首创的“四伙工作法”,探索党建引领下党群服务阵地运营新模式,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西村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杨锋华、郭卫建、刘洁芝、杜旭海、郑雪瑜同志参加调研座谈。
西村街道常住人口超6万人,此前已构建“1+10+7+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然而,基层治理中面临阵地“建而不用”“建不适需”、服务内容单一等长效管理瓶颈。为破解困境,西村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四伙工作法”,探索“党建+市场+低偿+公益”运营模式,形成“调研-匹配-引入-反哺”全周期闭环。
调研座谈会上,西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四伙工作法”主要做法:“结伙共建”激活企业合伙人重塑空间价值。例如,街道与广州文化集团签约,盘活社工站闲置场地,企业投入60余万元改造升级,打造“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空间,提供公益服务。“搭伙创新”联动社会组织补给民生刚需。街道通过线上线下调研精准捕捉居民需求,引入专业机构。“组伙搭建”携手机团单位嵌入特色服务。街道与荔湾区青少年宫共建红领巾实践基地,机构承担水电运维费用,开展低价课程,为特困群体提供免费名额及公益活动。“入伙善治”培育志愿力量厚植爱邻风尚。推行“好邻分”志愿积分制,形成良性循环,各社区打造特色品牌,如和苑社区项目获主流媒体报道。
课题组表示,西村街道“四伙工作法”具有重要创新价值。党建赋能将党组织打造成共治架构“红色引擎”,让党群阵地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强磁场”。机制创新通过合伙人模式,融合多元主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居民自治”的多元共治生态。长效治理构建全周期闭环运营模式,破解传统阵地“短效运营”难题,实现社区治理“自我造血”与“服务升级”双赢。
西村街道基层治理成果显著。2024年,和苑社区被列为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州现场会参观调研点,街道荣获多项荣誉,工作经验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街道盘活5000平方米闲置场地,打造12个党群服务阵地,年均举办500余场活动,惠及超5万人次。通过“社区合伙人”机制,吸引2家企业、6家社会组织、4个机团单位及5000余名居民参与运营,闲置场地利用率从50%提升至80%,节省财政资金200万元,以空间换服务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此次调研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课题组表示,将深入分析西村经验,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西村街道也表示将持续深化“四伙工作法”,推动党群服务阵地从“建得好”向“用得活”“服务优”转变,让群众生活更美好,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城市治理所副所长赵竹茵、孙占卿,科研人员彭林、胡彦涛和陆闯参加了本次调研。
(供稿:城市治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