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三级研究员白国强同志因长期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果,荣获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市直机关工委推荐的人选中,仅1人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敬业精神的肯定,更是省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院坚持“锚定标高追求,展现智库担当”的充分认可。
深耕社科研究,服务决策咨询
白国强同志长期从事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行政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励。近五年,他主持完成研究课题23项,个人完成字数超50万字,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3篇,被中宣部采用的分析研究报告14篇,其中2篇报告获国家领导人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聚焦时代课题,推动理论创新
白国强同志紧扣国家战略和广东发展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质生产力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他主持完成的《广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技术路线与推进策略》《广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战略要求与创新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指向与广州路径》等课题,深入阐释了党的理论和政策,为相关政策落地落实提供了决策依据。此外,他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发表的《改革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指向与科学路径》《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质》等文章,被“人民网”“求是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立足实践需求,咨政成效显著
白国强同志的研究成果多次直接服务地方发展。2004年,他参与调研并草拟广东首个产业转移政策初稿;2007年主笔的《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研究》获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前期性研究;2008年撰写的《关于深圳汕尾合作建设统筹区域发展试验区的构想》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供了参考。近年来,他主持完成的“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广州珠江经济带建设方案”“广佛同城化十三五规划”等课题,获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30多人次,多项成果被广东省、广州市及相关部门采用。
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团队发展
白国强同志历任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他注重团队建设,倾力指导年轻科研人员撰写理论文章和课题研究,带领团队多次获院“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称号。近五年,他带领团队8次获中宣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科研成果奖励。2024年,他指导团队以《探索“望闻问切”工作方法,打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高地》参加广州市“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进入全市参赛团队的前20%。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永不止步
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此次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是对白国强同志多年来扎根社科研究、服务决策咨询的充分肯定。他表示,获此殊荣,体现省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重视,倍感责任和压力,他将继续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研究作风,继续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做出更好的业绩,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