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2023年9月20日 作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挖掘中共三大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广州市社科院历史所的专家用心讲好广州红色故事,撰写系列生动展现革命先辈理想信念、奋斗激情和牺牲精神的红色历史故事,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汲取智慧力量,凝聚前进动力。
下文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邢照华撰写: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列宁派马林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之后,马林赴广东与孙中山进行了深入会晤。
1922年7月,马林返回莫斯科,提出将中共中央“驻地移往广州”。当时,远东书记处在华代表利金也提出了类似建议,认为在南方有助于把国民革命运动的各种联系集中,较容易把劳动群众从国民党的影响下吸引过来。会议接受了马林的建议,共产国际遂以《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命令》文件形式呈交中共中央。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迈出了国共合作的关键一步。8月底,中国共产党应马林的要求,在杭州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为两党合作铺平了道路。1923年1月,共产国际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对促进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斗争形势复杂严峻。10月,为了安全起见,中共中央决定将上海中央机关迁往北京。然而,1923年初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北洋军阀政府大肆捕杀工人和共产党人,北京笼罩着更加严峻的白色恐怖气氛。于是,中共中央机关再秘密迁回上海。此时,马林等建议将中共中央机构从上海迁往广州,并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月,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一建议,迁移到广州东山新河浦路24号的春园。
《新青年》季刊前身为1915年9月15日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长期宣传进步思想。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以中共理论刊物季刊形式,在广州正式发行。瞿秋白任主编。发刊词《新青年之新宣言》中指出:“中国黑暗反动的旧势力,凭借世界帝国主义要永久作威作福,中国资产阶级自然依赖世界资本主义而时时力谋妥协。于是中国的真革命,乃独有劳动阶级方面能担负此等伟大使命。”由瞿秋白翻译的中文版《国际歌》歌词,在该季刊上首次发表。《新青年》社址位于广州昌兴街26号、28号,这里成为众多红色刊物的集中印发地。《前锋》月刊于1923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主编瞿秋白。其中的“寸铁”栏目,以犀利的文风深受青年欢迎。该杂志与同时期出版的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一起成为党的“宣传喉舌”。1924年2月1日,《前锋》月刊出版最后一期,共出刊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