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党政邮箱 办公系统 数据中心
广州社科院蓝皮书系列
皮书研创 Home / 皮书研创
广州蓝皮书: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作者:主编/杨再高 冯兴亚 副主编/白国强 巫细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ISBN:_sqlquote_9787520109925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展现了广州汽车产业在2016年的发展情况,跟踪新形势下广州以及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动态及热点问题,展望2017年及今后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前景,研究探讨了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全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总报告、环境篇、专题篇、区域篇、企业篇和附录。

作者简介

杨再高,男,1966年生,贵州石阡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区域与城市发展规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1984—1988年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8—1992年在贵州化肥厂子弟学校工作,1992—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学习,1995年至今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工作。历任经济学副研究员(2000年)和研究员(2007年底),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人(2001年3月起)、副所长(2003年11月任)、所长(2006年3月任),2010年9月起任现职。2007年11月—2008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


冯兴亚,男,1969年生,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车间主任、生产处副处长、厂办副主任。1992年至1995年任郑州日产汽车配套厂采购处处长。1995年至1998年任郑州海燕搪瓷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委员。1998年至2004年任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04年至2007年任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2007年至2008年任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7月至今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2013年6月任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常务副总。2008年3月被广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广汽集团十年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09年3月在“第四届华鼎奖汽车年度人物”评选中获得“2008中国汽车年度风云人物”殊荣,2009年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13年6月被人民网主办的“新中国汽车工业诞辰60周年盛典”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卓越贡献人物”。


白国强,男,1969年生,广东河源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学位,经济学教授,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1990年7月-1992年9月在广东省和平县和平中学任教。1995-2011年7月省委党校工作,曾任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系)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导师组副组长,硕士导师。其间:1996年在广东省政府研究中心宏观处见习锻炼;2003年被省委党校选送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挂任德庆县副县长。2011年8月起在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工作。兼任广东经济学会理事,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泛珠三角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委宣传部思想理论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巫细波,男,1983年生,广东五华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2006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获双学士学位;2006-2009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从事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研究,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至今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汽车产业、空间计量与GIS应用。

目录

Ⅰ总报告
1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2016~2017年
Ⅱ环境篇
22016~2017年世界汽车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3税收政策与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4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5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Ⅲ专题篇
62016年广州汽车产业外经贸发展概况及展望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促进广州网约车健康发展研究
8基于国际比较的广州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9政府对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0广州汽车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研究
Ⅳ区域篇
112016年花都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与展望
12从化区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
132016年增城区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4花都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及策略分析
Ⅴ企业篇
1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16我国自主品牌盈利模式分析——以广汽集团为例
17基于产融结合战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18广汽集团合资合作新内涵研究
19广汽传祺零部件配套战略的研究
Ⅵ附录
20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12016年广州汽车大事记
22后记

相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