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学者为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言献策
新华网广州6月22日电(记者周颖)记者从21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9广州:全球城市评价研究”学术会议上了解到,本次会议包括全球城市评价与城市未来、全球城市发展战略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与城市合作三个主题。来自世界大都市协会、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日本森纪念财团、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探讨全球城市核心发展理念和未来趋势,为广州建设全球城市建言献策。
“2019广州:全球城市评价研究”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新华网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跃国认为,迈向全球城市的广州仍是“发展中的城市”,广州城市发展不管是规模扩张还是内涵提升,都还在路上,正处在朝气蓬勃的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要警惕城市平庸化。城市发展的艺术,在于准确把握快变量与慢变量,协同好经济要素、投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的快变量与文化、教育、制度、社会文明等慢变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慢变量与快变量的矛盾。
就如何让广州焕发老城市新活力,张跃国建议广州围绕增强高端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强市、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等方面出新出彩。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副主任本·德拉德提出,创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高全球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他建议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可通过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创新体系区域一体化以及开展广州工业科学合作挖掘更大的潜力。
俄罗斯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城市及区域发展学部研究员伊万·科亚奇亚认为随着全球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在都市区和巨型城市区建立有能力、有授权的响应机构变得至关重要,这些响应机构让全球城市在人力资源和投资上更具适应性和竞争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认为多中心国际联系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显著的特点,制度势能是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的优势。他提出,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势能的空间响应,要突破自然边界,加强联系,开展飞地合作,让势能散点释放。
“广州全球城市评价研究”学术会议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打造的国际会议品牌和国际性重大年度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全球城市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深入对话与合作,打造全球城市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责任编辑:王佳)
原文链接: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9-06/22/c_1124657641.htm